.

经方纵横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女性盆腔炎性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按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中医古籍中并无盆腔炎之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散见于“热入血室”“妇人腹痛”“带下病”“不孕”“产后发热”等病症中。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此病有明显优势,急性期多从“热、毒、湿”治疗,非急性期和后遗症期以“寒、瘀、气滞、脾虚、肾虚”为主。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简称,此辨证方法是医圣张仲景在收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之后,对这些资料采取的一种分类研究方法。其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的生理功能与受邪后的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类、归纳,进而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治法和处方等问题的一种辨证论治方法和体系。故六经辨证不但在外感伤寒中适用,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伤寒论》中对盆腔炎相关症状的描述虽甚少,但其六经辨证体系指导盆腔炎的治疗较现代中医理论的脏腑辨证更能应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症状。笔者临床运用六经辨证治疗盆腔炎,每获良效,现结合验案将有关体会阐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1太阳太阴合病案

张某,33岁。初诊时间:年10月15日。

患者下腹隐痛1年,加重2个月。1年前行人流术,术后时感下腹隐痛、腰酸,未予重视。近2个月疼痛频作,伴下腹坠胀,劳累后加重;月经提前8~10天,经期长,经量多、色淡质稀;时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但测体温正常);神疲乏力,夜寐不安,二便正常;面色晦暗无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浮略数。孕2产1人流1,宫内置环,末次月经9月29日。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举痛(-),子宫前位,常大,压痛(±),双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B超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盆腔积液2.8cm×1.6cm。血常规示:白细胞8.9×10^9/L

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月经先期;

辨证:太阳太阴合病,肝脾不和;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养血止痛;

方用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

处方:桂枝15g,白芍25g,炙甘草10g,大枣5枚,生姜10g,当归15g,川芎10g,茯苓15g,炒白术15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10月23日):下腹疼痛减轻,恶风、自汗缓解,无发热,脉浮缓不数,时腰酸。上方加黄芪25g、柴胡6g、山茱萸15g。

三诊(10月30日):偶有恶风、自汗,无发热,下腹疼痛明显减轻,腰酸减轻;月经于10月27日来潮,量中、色红,持续7天。上方桂枝减为10g,白芍减为15g。

随访:患者服上方后腹痛消失,月经正常。

按:此患者为肝郁脾虚所致盆腔炎症,同时见太阳太阴合病。患者虽以下腹痛为主症来诊,但时常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的自觉症状。《伤寒论》载:“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头痛,桂枝汤主之。”“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太阳病失治,邪气内侵。脾经行于大腹,经气壅滞则腹满,血脉拘急则腹痛。故用桂枝汤解肌和营卫,重用芍药以缓急止痛。脾虚不摄血,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量多。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以当归、白芍养血,茯苓、白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湿,川芎调畅血气。方证契合,患者药后气血阴阳调和,疾病很快痊愈。

2太阳蓄血案

曹某,21岁,未婚。初诊日期:年3月15日。患者平素月经基本规律,近2个月下腹胀痛,月经3个月未潮;心烦,头痛,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干;面色晦暗,口唇紫暗不润;舌质暗、苔白边有瘀点,脉沉弦。末次月经:年12月10日。彩超: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盆腔积液2.3cm×1.2cm。

诊断:妇人腹痛,月经后期;

辨证:下焦蓄血证;

治法:活血化瘀;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减。

处方:桃仁10g,大黄10g,芒硝10g,桂枝10g,炙甘草10g,川芎10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3月23日):患者服上方后,月经于3月20日来潮,下腹胀痛缓解,心烦、头痛缓解,二便正常。

上方减芒硝、大黄,加白芍15g、生地黄20g、桔梗5g、牛膝10g。

三诊(4月18日):下腹胀痛消失,偶有心烦头痛,睡眠,二便正常。前方加大黄10g、芒硝10g。

随访:患者服上方后,诸症消失,月经于4月19日来潮。

按:本例为太阳蓄血证所致腹胀痛、月经不潮。《伤寒论》载:“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桃仁破血祛瘀、润燥通便,大黄苦寒峻下实热、行瘀破结,芒硝咸寒软坚、清热消瘀,桂枝温通血脉,甘草顾护胃气,配伍当归10g、川芎10g养血活血,香附行血中之气。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得祛、气血得通,故药后胀痛消失、月经来潮。经后加用养血、调气、化瘀方平调,经前气血瘀滞时加大黄、芒硝清热化瘀。方证相应,故疾病痊愈。

3阳明腑实案

李某,34岁。初诊日期:年12月10日。

患者既往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近7日下腹胀痛,伴午后发热(37.8~38.2oC);心烦,手足多汗;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孕1产0人流1,工具避孕,末次月经11月21日。内诊: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白带略多,色黄,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常大,压痛(+),双附件区增厚压痛(+)。彩超提示:子宫双附件无异常,盆腔积液3.0cm×2.6cm;血常规:白细胞14×10^9/L,中性粒细胞90%。

诊断:急性盆腔炎;

辨证:阳明腑实;

治法:清热泻实;方用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15g,厚朴30g,枳实20g,芒硝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厚朴、枳实先煎,大黄、芒硝后下)。同时配伍拜复乐口服。

复诊(12月18日):服药第1日后大便通,每日1~2次,便干,下腹胀痛明显缓解,仍时有发热。服药第2日,仍有轻微胀痛,不发热,大便正常,每日2~3次。服药第3日矢气较多,便干湿杂下,无发热,腹胀痛轻微,手足多汗缓解。复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80%。上方减芒硝,改大黄5g、厚朴15g、枳实10g,加川芎10g、生地黄20g、丹参15g、没药6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当归10g。

三诊(12月25日):患者服药后腹痛消失,偶有手足出汗,二便正常。

按:此例盆腔炎患者,下腹胀痛,伴午后发热、便干、手足多汗,正是阳明腑实证的方证。阳明胃肠实热壅结,腑气不畅,故下腹胀痛、便干;浊热循经上扰心神,则可出现心烦;阳明之气旺于日晡,当阳明燥热内感时,每于日晡前后正邪斗争激烈,故见定时发热;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外越,故表现为手足多汗。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通腑行气、消瘀除满。症状明显缓解后,减大黄、芒硝量,加生地黄以滋阴凉血、增水行舟,当归、川芎活血止痛,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因治疗得当,很快痊愈。

作者系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中医妇产科临床研究工作。

文章内容节选自《上海中医药杂志》年第4期“经方论坛”栏目。

下期预告:从少阳太阴同病论治不孕症,少阴寒化案,62岁的少阴热化证(水热互结)案,厥阴寒热错杂案。

[经方纵横]浅析黄煌体质学理论构建思想

[经方纵横]千古疑方麻黄升麻汤,李赛美临证运用经验

伤寒杂病温病一体论(上)

新媒体编辑

杏仁图片

网络校对

旭珍

纯“中医干货”一起充电吧!在看点这里王翠霞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zl/91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