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香自苦寒来原创大型花灯戏云上红梅

近日,我院原创大型花灯戏、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项目《云上红梅》排练已接近尾声,9月27日晚将在第二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上首演。《云上红梅》立排以来,十九大代表、邵志庆院长高度重视立排工作,多次召开各种会议,确定以此为契机,提携、重用年轻人,因此,本剧的主创、主演团队的平均年龄才三十出头,主要由我院演职人员担当,这是这些年来我院大力培养人才、长期的积累赋予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

《云上红梅》的主要特征是年轻化、本土化。这是我院的一次大胆尝试:在没有外请主创的情况下,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无论结果如何,《云上红梅》的创排对地方戏曲剧目坚持主创、主演团队本土化都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是贵州省青年戏曲人才发掘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契机,在贵州大型花灯戏的创作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个年轻的团队不仅充满激情与活力,还有着坚韧与执着的精神。演员们为了一个动作的完美表现可以反复练习,直至膝盖跪破了仍咬牙坚持;为了更符合剧中人物形象,尽管每天排练下来饥肠辘辘,根据剧情需要,个别主演仍然坚持不吃晚饭,一月不到瘦了十多斤……

《云上红梅》排练期间,正巧赶上我院乐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管弦乐《高原》验收,为了两不耽误,演奏员们白天跟着演员团排练《云上红梅》,晚上排练《高原》,一个月以来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使大家体能严重透支。然而,凭着敬业的精神,民族管弦乐《高原》音乐会仍以优秀的表现征服了观众,向国家艺术基金验收组上交了满意的答卷,《云上红梅》的音乐排练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舞台艺术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呈现。台前人员辛勤劳碌,幕后人员也在默默付出。舞美工程部的同志们在工作中践行着自力更生的原则。除了装卸、运输舞美装置等费力的粗活重活,他们还是一群能工巧匠,能设计、能制作。大到水车、木桥,小到竹筐、首饰,都出自他们的巧手。

该剧排练期间,我院“家多宝”老师非常关心此剧的相关工作,著名戏剧家潘伟行老师,著名音乐家杨小幸老师、邓承群老师,舞台工作专家罗新民老师等前辈都给予了耐心指导和帮助。“年轻人的成长离不开老人们的扶持。”邵志庆院长及班子成员对“家多宝”老师们长期以来的帮助表示非常感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使这部戏能顺利完成如期上演,邵院长四处奔波筹备,做了大量工作。

剧目排练至今,已初步成形,首演令人期待,其所展示的民族民间文化和孝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献上一份诚挚的厚礼。从《月照枫林渡》到《盐道》,再到如今的《云上红梅》,我院一路走来每部大戏的创作之路都不平坦,是否能呈现理想的效果也一无所知,但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前辈老师们的帮助下,领导班子还是带领着大家认真去做了,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什么都不要管,先做了再说。”就是这样一股精神,使我院的花灯事业克服重重困难,越来越好,如那红梅凌寒绽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cs/94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