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诊误治晚期宫颈低偏离性腺癌误诊报告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医师周刊”可一键   

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增大,子宫后方宫颈与宫体间见一5.3cm×5.1cm大小的混合性包块,与子宫关系密切,血流信号不丰富,宫颈形态失常,回声尚可,血流不丰富;腹腔、盆腔积液。盆腔CT扫描示:宫颈约3.5cm×3.0cm大小,宫颈管稍扩张,边缘稍毛糙,肌层密度欠均匀;子宫直肠陷窝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双侧盆壁旁见多发结节状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考虑宫颈改变,宫颈癌不除外,子宫后壁肌壁间肌瘤并变性可能。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示:少量DNA倍体异常细胞(1~2个);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查(-)。

宫颈活检示:成簇状分布腺上皮呈非典型增生改变,部分腺上皮乳头状增生;后于阴道镜下再次宫颈活检示:宫颈腺上皮非典型增生。临床诊断为宫颈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黄色腹腔积液约ml,盆、腹腔腹膜表面遍布粟粒状质硬结节,肝脏未受累,膈下无转移结节,胃及小网膜未受累,脾蒂处有多个黄豆大小的结节,大网膜受累质硬呈“饼状”,肠系膜、肠管表面遍布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结节;

子宫稍大,左侧卵巢约4.0cm×4.0cm×3.0cm大小,右侧卵巢约4.0cm×3.0cm×2.0cm大小,双侧卵巢表面见少许结节状组织;子宫、双侧附件及直肠间有一不规则质硬肿块,两侧接近盆壁,前后分别累及子宫后壁及直肠前壁;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有一约3.0cm×3.0cm×2.0cm大小的结节,膀胱底部及后壁受累,宫颈与周围组织形成致密粘连。术中切除双侧附件、大网膜结节及腹腔种植结节送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纤维组织中见黏液腺体浸润性生长,腺上皮多为单层,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象,恶性肿瘤可能。

考虑肿瘤广泛转移,与家属沟通后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腹腔种植结节切除术,因子宫组织脆、腐朽,子宫后方肿块无法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宫颈MDA,累及子宫颈全层、子宫体及宫旁,卵巢、输卵管、大网膜及腹腔转移灶均为高分化黏液性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组化)示:CEA、CK7均(+),CK20、ER、PR均(-),Ki-67约5%、P53约3%(+)。术后诊断:宫颈MDA(ⅣB期),现予同步放化疗中。

讨论

·临床特点

宫颈MDA是一种高度分化的恶性腺癌,仅占宫颈腺癌的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分类将其归为黏液腺癌的亚型。这种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似为良性,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多不良。MDA发病年龄在25~76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有阴道排大量稀薄黏液、阴道不规则流血、间歇性下腹痛及接触性出血等。妇科检查发现宫颈明显肥大,呈桶状增粗或拳头状,质地硬、固定,部分可伴有宫颈赘生物,也有部分患者宫颈外形可完全正常。大多数学者认为宫颈MDA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阴道大量排液及宫颈膨大。有文献报道约11%的宫颈MDA患者同时合并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

  

·诊断及鉴别诊断

宫颈细胞学检查对MDA诊断价值有限,此类患者高危HPV检测常阴性。本例宫颈细胞学检查轻微异常改变,HPV检测为阴性。宫颈MDA确诊依赖临床表现及宫颈活检,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方法可以协助诊断。MDA典型病理特征如下:①高度分化的黏液腺癌,大部分腺体和正常腺体不能区分;②大部分腺体被覆假性柱状上皮细胞,该细胞富含黏液且有基底节,少数腺体见中度细胞核不典型性或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③大多数腺体有杂乱排列伴活跃的有丝分裂活动;④浸润血管或神经束;⑤腺体浸润深度是该病非常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示:CEA、P53、Ki-67均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其中CEA的阳性表达较稳定;而HPV16、HPV18、PR及CA多不表达。另外,行AB/PS黏液特殊染色示红色反应,说明腺体腔内的中性黏液丰富。

  

临床宫颈MDA应注意与宫颈炎、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及宫颈高分化腺癌等鉴别,主要鉴别点如下:MDA患者临床大多表现为阴道大量稀薄黏液样分泌物增多,宫颈异常肥大;病理上主要观察是否有浸润和腺体分布的程度,以分散的腺体弥漫性均匀分布为特征,有浸润性生长,但腺体结构异型性小,常出现尖角状、鸡爪样或树枝状突出的腺体,核有不同程度异型,多数为轻度异型且以单层排列为主,其细胞质较宫颈高分化腺癌及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丰富;CEA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

  

·误诊原因分析

临床宫颈MDA早期诊断较困难,文献报道漏诊、误诊率高达34%。宫颈活检是明确诊断的依据,但研究报道首诊宫颈活检确诊率仅31.25%~38.50%。这是由于MDA组织学上高度分化,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而且宫颈良性病变与M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极其相似,使其诊断困难,早期诊断率低。很多患者常常多次宫颈活检也难获确诊。本例术前2次宫颈活检、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切片均未能明确诊断。何勉等报道1例宫颈MDA在51个月内进行了5次宫颈活检均误诊为慢性宫颈炎。张杨等报道1例宫颈MDA医院行3次宫颈及阴道活检均未明确诊断,确诊时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

  

本例已为宫颈癌晚期,但仍出现误诊,结合国内外文献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够全面,过于相信医技检查,片面认为该患者无大量阴道排液,根据盆腔CT扫描考虑子宫后壁肌壁间肌瘤并变性可能,致误诊。②宫颈活检标本取材较少或取材部位过于表浅,组织深度、宽度较小致宫颈浸润部分或有明显病变部分可能被忽略。③病理科医师对MDA的病理诊断了解不充分。病理科医师对MDA的诊断标准及其与宫颈腺癌、宫颈良性腺体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标准认识不足;其次,不同的病理科医师对镜下细胞不典型性增生、浸润表现有不同的理解,致误诊或漏诊。

·防范误诊的对策

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均应提高对罕见及少见疾病的认识,接诊高度怀疑宫颈MDA患者,应对其宫颈进行深层活检(>5mm),利于寻找深部浸润证据,必要时尽早行宫颈锥切。临床科室应加强与病理科的沟通,向病理科医师提供翔实丰富的临床资料,病理科医师应广泛取材并进行连续切片,同时加做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特殊染色协助诊断,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漏诊、误诊,从而避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赖婷林群陆安伟李惠潘佩英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提供病例,谨以感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yf/87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