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辛苦的十月怀胎以及痛苦的一朝分娩,新妈妈们都以为月子后妊娠对自己身体的影响已经完全恢复,却不清楚妊娠分娩对自身机体的损伤到底有多少。许多新妈妈们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酸胀疼痛归怨为所谓的“月子病”。
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盆底疾病专家李香娟说,生过孩子的女性盆底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损伤,如果出现产后疼痛千万别硬忍着,医院筛查,明确疼痛原因后通过合理干预来缓解疼痛。
3月8日
春回大地,美丽绽放
杨女士今年32岁,大儿子已经5岁,6个月前刚刚生完二胎。第一胎的时候因为胎位不好,是剖宫产,二胎也是剖宫产。
“生完二宝后,我常常觉得下腹痛,是那种牵扯样的疼痛感。还没出月子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剖宫产的伤口没长好的原因。但是生完宝宝都快半年了,按理说伤口早就已经长好了,但是那里还是痛。”
杨女士说,尤其到了晚上,痛得厉害的时候,连翻身都困难,根本无法起床。医院做过检查,但是没找到原因。
前不久,杨女士到杭妇院就诊,挂了李香娟副院长的名医号。经过疼痛评分和一系列检查,确诊为产后盆腔肌筋膜疼痛。
根据杨女士的情况,李香娟副院长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通过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再加上手法按摩治疗,两周后,杨女士的疼痛评分从7分降到2分。
“门诊中,像杨女士类似的患者并不少见。不少女性在产后会出现莫名的下腹部疼痛,但是往往很难找到明确的原因,因此大多数女性都会是忍着痛,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李香娟副院长说,她曾遇到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已经到了更年期,但是自从生完孩子开始,经常会出现下腹和大腿根部时断时续的疼痛,有时候只要站得久一点,腰就痛得直不起来。直到因为更年期的问题来看病,做了一系列检查,才明确是盆腔肌筋膜疼痛,是因为当年生完宝宝的时候就造成的损伤。
“但是她一直不清楚病因,就这样默默忍痛了20多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约20%的女性会出现产后盆腔疼痛
女性产后盆腔疼痛,是一种有盆腔疼痛症状,但是没有明确病理改变的妇科疑难疾病。它包含很多种类,比如盆腔筋膜疼痛、腹直肌分离、联合耻骨疼痛、闭孔肌痉挛等。
由于目前对产后盆腔筋膜疼痛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没有系统文献报道,大部分医生对这种病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最多的是当做盆腔炎治疗。
国外有研究报道,产后盆腔疼痛的发病率为5.7%—26.6%,生育年龄女性发病率为14%—24%。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曾对产后6—8周的2287名产妇做过相关统计,发现女性产后盆腔疼痛发病率约为21.38%。
盆腔肌疼痛指腰、骶、臀、腿部的筋膜疼痛及肌肉僵硬,通常发生在产妇分娩后1—2个月内。临床表现为会阴及阴道疼痛、性交痛、臀部外侧酸痛并向大腿后方放射,有些会出现间歇性跛行,改变脊柱形态发生侧弯,出现步态摇摆。一般在休息时疼痛会得到缓解,但如果长时间行走、久站、久坐时,就容易被激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产后盆腔疼痛不要硬忍着
李香娟副院长说,引起产后盆腔疼痛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怀孕时随着子宫逐渐增大,力学的改变导致子宫重心改变,脊柱过度前凸,背伸肌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妊娠末期至分娩骨盆各关节、韧带松弛,骨骼肌肉平衡失稳。
长达数月的反复牵拉引起盆腔肌筋膜缺血,从而使盆腔的梨状肌和闭孔内肌被过度牵拉发生痉挛损伤,压迫从中穿行的神经、血管,引起无菌渗出,疤痕形成,局部肌筋膜经常承受体位性负荷而极度紧张、疲劳引起姿势性损伤,反复劳累致肌肉微小撕裂性损伤,在肌筋膜微血管反应区周围出现致痛物质,从而发展为分娩后的盆腔肌筋膜疼痛及其综合征。
此外,怀孕时久坐或久站、胎儿体重过重、生产时第二产程过长,难产等,都会损伤盆腔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增加盆腔疼痛的风险。
李香娟副院长提醒,生过孩子的女性盆底组织或多或少都会有损伤,如果出现产后疼痛千万别硬忍着,医院做个检查,明确疼痛原因后,通过合理干预来缓解疼痛。
产后常见的酸胀疼痛部位及常见的病症:
腰背部1.骨性结构异常,如椎间盘突出、骨盆前倾;
2.肌肉劳损,如腰肌劳损、肌肉无菌性炎症;
3.肌力不足,如菱形肌肌力不足。
腹部1.剖宫产疤痕增生;
2.慢性盆腔炎;
3.慢性膀胱疼痛综合征
4.盆腔积液;
5.子宫肌瘤、腺肌症;
6.盆底肌痉挛;
7.腹直肌分离。
会阴部1.耻骨联合分离;
2.盆底肌痉挛;
3.侧切/撕裂缝和处疤痕增生。
臀部1.梨状肌痉挛;
2.盆底肌痉挛;
3.尾骨位移错位。
腿部1.耻骨联合分离;
2.盆底肌痉挛
温馨提示:各位新妈妈们如果发现自己符合以上的一项或多项疼痛与不适记得及时就医寻求科学的帮助,千万不要用侥幸心理或拖延心理来加剧病症。毕竟,一个健康的宝宝需要一个健康的妈妈照顾!
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医院进修学习。曾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院长,现任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被评为台州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百名岗位建功标兵”,是浙江省“”人才培养对象。现为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计划生育与生殖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生殖分会委员,《浙江医学教育杂志》编委,《生殖与避孕杂志》特约编委。
擅长不孕不育、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保健等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产后阴道松弛盆底损伤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