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1日,惠州市第二批援藏医疗队一行7人,肩负重任、心怀大爱,奔赴三千多公里医院,挑起了光荣而艰巨的援藏重担。
如今,这支医疗队在雪域高原已经度过了多天,在身体不适、气候无常、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的考验中,他们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意志,发扬“海拔高目标更高、风沙硬作风更硬”的援藏精神,用行动递交了“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满意答卷,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当地群众和组织的普遍赞誉,在雪域高原树起了一杆惠州海拔。
多措并举,破解老百姓就医难困境
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是援藏医疗队的首要任务。医疗队进驻后,在第一批队员打下的基础上,继续攻坚克难,创造条件,多措并举,为破解老百姓就医难困境做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医院力推专科门诊建设。5月7日,该院首批专科门诊正式开诊。5名援藏医疗队员和1名当地专家分别坐镇,每周定时定人为当地群众提供消化内科、骨科、妇产科、疼痛专科等4个学科的专科服务,为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夯实了基础。
专科门诊开设以来,专家们出诊热情高涨,其中援藏队员之一、妇产科副主任吴丽珠,几乎每个工作日均会在妇产科门诊坐诊,不论是否专科时间,只要有病人,她都会亲自接诊,同时悉心带教科室医生,对提高妇产科水平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如今该科接诊病种已从既往单一的住院分娩拓展到现在的多样化诊疗,包括子宫腺肌症、异常子宫出血、宫颈息肉、子宫肌瘤、会阴脓肿切开引流术等。
在吴丽珠的带动下,内外科的援藏医生也不甘落后,纷纷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到门、急诊为病人服务。他们在一边为患者诊疗的同时,一边与当地医生一起讨论分析病情的机会,通过现场带教,带动当地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他们结合当地整体技术薄弱的情况,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依医院这棵“大树”的资源优势,“借势”打力,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医院的诊疗水平的提高。年5月18日实现远程会诊零的突破以来,已多次医院发起远程医疗申请,先医院内科、外科、放射科及皮肤科的积极响应,使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藏族兄弟能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远程医疗带来的惠州专家的医疗服务。比如放射科一次性上传43医院放射科,第一时间就医院周玉祥副主任的指导意见,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明确的诊断。如今,远程医疗医院诊疗水平,密切两院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已在援藏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远程医疗
言传身教,培养一支留得住的专业队伍
加强人才培训,为藏区培育一支留得住的专业队伍是援藏医疗队的根本任务。面对藏区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医疗队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着手,对当地医生进行了系统规范的培训带教,知识点包括妇产科《正常分娩》、《剖宫产术配合》,内科《不明消化道出血诊治》、《急性胰腺炎诊治及处理》,外科《手法石膏固定术》、《骨牵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麻醉科《无菌操作》,药剂科《麻醉药与精神类药品管理》,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据统计,医疗队已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共70次,受训人次达人次。
▲内科许良锋进行胸创带教
业务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医疗业务的发展。在医疗队的指导下,医院今年先后开展了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凝血五项、心肌酶2项、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低位产钳助产术、会阴美容缝合术、宫颈COOK球囊引产术等8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其中凝血五项、心肌酶2项、胆碱酯酶、C反应蛋白、会阴美容缝合术及宫颈COOK球囊引产术等6项新技术已被当地医生熟练掌握。
▲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讨论会
与此同时,还重新开展了停滞半年多的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清宫、取环、上环、阴道镜、双侧输卵管通液术、无痛胃镜等技术项目,无痛胃镜实施数量比去年增长了%,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与支持,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当地的医生之前不敢做、不会做的人工流产术、清宫术、上环、取环术等,现在已基本可以独立完成。
到目前为止,医疗队队员们共接诊住院及门诊患者人,开展分娩镇痛4例、静脉全麻30例,开展各类手术操作次,手术种类包括外科清创缝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上环取环、无痛人流、无痛清宫、会阴美容缝合、钳刮术、宫颈COOK球囊引产术及无痛胃镜等,诊治疑难危重病例34例,抢救成功率79.4%,完成生化临检常规人次。
▲患者家属赠送锦旗
规范管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为规范医疗管理,医疗队每周都会通过教学查房,指导临床医生熟悉掌握临床诊疗规范及病历书写规范,不断提升各级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师的专业技能。
▲外科副主任陈锐雄进行教学查房
在医务科主导下,医疗队还对医院的临床路径目录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在原有3个病种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计划性剖宫产、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输卵管妊娠手术、早产(顺产)、髌骨骨折、锁骨骨折、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非感染性)等11个病种,对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检验科建立了室内质控LIS系统分析数据,完善了室内质控检测、常见失控分析及检测参数校准等工作。顺利完成西藏自治区室间质评工作。
▲医技科副主任王春晖开展凝血功能培训讲座
药剂科进一步完善了药事管理机制,对药房、药库进行了改进。增设了调配室药品工作台,设置了发药标签和效期管理公示栏,药库开设了专用电脑管理软件数据,对门诊和住院药房软件系统库存数据进行重新改造;药房实行了区域管理。药品采购完成了从线下采购到网上集中采购的过渡;医院每个月还坚持对全院医生处方进行点评,加大了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
▲药剂科副主任郑泽展在开展科内培训
▲药剂科副主任郑泽展开展培训讲座
朗县是鼠疫疫源地,针对部分新员工对处理鼠疫缺乏经验的情况,医务科制定《鼠疫应急演练方案》,并组织全院深入学习,共同参与实施鼠疫疫情应急模拟演练。
▲鼠疫演练
为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医疗队为医院建立了公益孕妇学校,向民众普及妇幼保健知识,给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服务及咨询,有效确保了母婴安全,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麻醉科副主任江鹏进行孕妇学校授课
此外,医院建立完善了各项医疗文书、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大力推行绩效考核,以积分制进行二次分配,使科室绩效显著提升,工作质量、效率、效益有了明显改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医疗队员自身价值
援藏期间,队员们积极参与朗县卫计局及医院组织的各项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比如,到边远藏区为藏民免费送医送药;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前往县武装部对预定新兵进行健康巡诊和健康指导;到重点乡村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参与年度僧尼健康检查、新兵参军体检等。
▲7月20日金东乡义诊
▲医疗队在登木乡进行义诊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医疗队员对藏区民情的了解,也增进了与当地医务人员的融洽合作。例如10月17日下午,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急性右下腹疼痛患者。经门诊彩超检查提示,发现右侧附件区有一混合性包块,大小约53mm*27mm,盆腔积液17mm。初步诊断为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由于该患者扭转情况严重且时间过长,肿瘤已有继发感染,并有破裂内容物溢入腹腔,极有可能引起继发性腹膜炎。且朗县无血源支持,在当地手术风险极大。但转诊林芝又需要4、5个小时,患者病情随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妇产科副主任吴丽珠见状立即向援藏医疗队队长、医务科副主任蔡雄辉报告,并召集外科副主任陈锐雄、麻醉副主任江鹏、医技科副主任王春晖等三名队员进行会诊讨论。大家商议后一致决定,立即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于是麻醉科迅速做好手术室准备,检验科加急送出检验结果。使手术于当晚21:30顺利完成。术中见右侧卵巢有一个约7*8*6cm的肿物,表面呈紫蓝色,根部扭转两周,当即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中出血约50ml。患者术后第5天腹部伤口甲级愈合出院。
▲麻醉科副主任江鹏在做麻醉前准备
▲外科副主任陈锐雄与妇产科副主任吴丽珠正在手术
半年多来,援藏医疗队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他们对藏区的感情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平凡中得到升华。用他们的话说,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延续了“老西藏”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传统,以踏踏实实的作为,不断地刷新着雪域高原的惠州海拔。
供稿/供图:医务部蔡雄辉
审稿:曾宁
主编:曾宁
编辑:谢国豪
为援藏医疗队点赞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