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不孕、闭经、月经稀发、长痘、多毛、脱发,长期来看,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增加患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多囊卵巢综合征带来的危害如此之大!
那么,如果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该怎么办呢?
医院西医妇科主治医师金纬纬提醒,一旦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规范治疗,以减少日后的并发症。
从心开始
首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需要注重心理治疗。
一项大型国际调查显示,多囊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增加,并且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有不到5%的人会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
心理疾病影响了患者对生活方式的干预及其自我管理,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多囊患者因为自身肥胖、痤疮,往往自信心下降。很多人甚至有这样的想法:我喝水都会变胖,肚子饿得那么辛苦,体重却不下降,于是放弃减肥,甚至开始暴饮暴食。
因此,极其容易陷入“过度节食→暴饮暴食→再次节食”的恶性循环。
健康生活
目前,国际指南强调应在所有多囊女性中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要知道良好的体重管理,不仅可以增加自信心,想怀孕的妇女也会有更高的排卵率和妊娠概率,不想怀孕的妇女也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防止以后的内膜病变。
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三方面:
1
饮食
推荐遵循一般健康饮食原则,不推荐任何一种饮食类型,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生酮饮食其实是不推荐的。
如果体重属于超重范围,建议减少-千卡/天能量摄入。
2
运动
国际指南推荐,在18-64岁的成人中,至少分钟/周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周的剧烈强度或两者的等效组合,包括2个非连续日/周的肌肉强化活动。
在青少年中,至少60分钟/日的中度至剧烈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次肌肉和骨骼的强化活动。
这个运动强度其实是非常大的,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适度减肥,预防体重反弹更重要。
3
定期进行体重评估
从青春期开始,定期进行体重监测,同时需要鼓励遵循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体重增加。
药物治疗
1
口服短效避孕药
目前,口服短效避孕药是治疗高雄激素和不规律月经的一线治疗药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口服短效避孕药想改善多毛、痤疮这些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需要口服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才会有效果。
很多多囊妇女在备孕期间对于医生开出避孕药这件事情都困惑不解。
其实,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妇女,口服短效避孕药的目的是为了调理内分泌以更好地怀孕,而不是单纯避孕。此药名为避孕药,实为调整内分泌,帮助更好怀孕的良药!
2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降糖“神药”。目前在内分泌降血糖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过程多有问题,因此才会产生“喝水都会胖”的感觉。
因此,二甲双胍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是改善代谢问题,配合运动、饮食控制,对于存在高危代谢风险的患者,包括存在糖尿病风险因素、糖耐量收缩或高危种族组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更好。
3
促排卵治疗
备孕的女性,除了以上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药物治疗调理内分泌后,关键就是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促排卵治疗,这样才会更好“孕”哦!
医师介绍
市中西医妇科一
主治医师
金纬纬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师从郑飞云教授,入选温州市“雏鹰”人才计划。曾于上海复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参与省市多项课题,已主持完成市科技局课题一项,工作以来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6篇文章,其中sci文章1篇。
擅长:妇科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不孕症、先兆流产等诊疗。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全天
推荐阅读
体毛多,多囊卵巢……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别随便对号入座!
这个病“偏爱”女性,严重威胁中老年女性健康,然而总被忽略……
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查出这些“病”,医生居然说不用治?
供稿:妇科一金纬纬
编辑:叶娇慧
排版: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