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佳选择题
1、五味理论认为,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的味是(C)
A.辛B.甘C.酸D.苦E.咸
解析: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2、在七情配伍中,半夏与生姜同用的配伍关系是(D)
A.单行B.相须C.相使D.相畏E.相反
解析: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3、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是(C)
A.麦冬B.甘草C.木香D.泽泻E.当归
解析:云南的道地药材包括:三七、木香、重楼、茯苓等。
4、提取莪术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是(E)
A.浸渍法B.渗漉法C.超声提取法D.加热回流法E.水蒸气蒸馏法
解析: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
5、按《中国药典》规定,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材是(C)
A.川乌B.天仙子C.防己D.马钱子E.千里光
解析:防己含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属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中国药典》以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6、某女,40岁,按甘草附子汤的组方取药,药师嘱其所用制附子应先煎之后与他药共煎。制附子先煎的目的是(E)
A.长时间煎煮可提高乌头碱的溶出量
B.制附子中的化学成分水溶性差需要长时间溶解
C.长时间煎煮促使制附子中生物碱与有机酸成盐,有利于溶出
D.长时间煎煮会促使制附子中苯甲醛与生物碱结合成酯有利于吸收
E.制附子中的二萜双酯型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毒性
解析:附子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等二萜双酯型生物碱,炮制后由于双酯型的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
7、古法炮制苦杏仁可防止苦杏仁发生(E)
A.加成反应B.消除反应C.甲基化反应D.乙酰化反应E.酶水解反应
解析: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是一种氰苷,易被酸和酶所催化水解。古法炮制苦杏仁可防止苦杏仁发生酶水解反应。
8、《中国药典》规定,广藿香含叶量不得少于(A)
A.20%B.10%C.15%D.25%E.30%
解析:《中国药典》规定,穿心莲、薄荷含叶量不得少于30%,广藿香药材叶不得少于20%。
9、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肠溶片检查法检查溶散时限的丸是(C)
A.糊丸B.滴丸C.蜡丸D.蜜丸E.浓缩丸
解析:溶散时限,除另有规定外,蜡丸照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肠溶片检查法检查,在盐酸溶液(9—)检查2小时,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10.炮制后酸寒之性降低,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主治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的饮片是(A)
A.酒白芍B.米炒白芍C.炒白芍D.土炒白芍E.醋白芍
解析: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土白芍,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的作用。
11、药品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的制剂是(C)
A.酒剂B.口服乳剂C.口服混悬剂D.糖浆剂E.口服液
解析:口服混悬剂的混悬液应分散均匀,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后易再分散。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12、某患者服用巴豆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米泔水样便.此为巴豆中毒所致,致毒的成分是(A)
A.毒蛋白B.强心苷C.生物碱D.木脂素E.香豆素
解析:巴豆主要含毒蛋白类,含毒蛋白类的主要中药有巴豆、苍耳子、蓖麻子等。
13、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可引起肝肾损伤的中药是(A)
A.雄黄B.黄丹C.朱砂D.轻粉E.硫黄
解析:含砷类的中药有砒霜(三氧化二砷)、雄黄(二硫化二砷)等,二硫化二砷遇热分解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砷化合物具有原浆毒作用。含汞类的中药有水银、朱砂、轻粉、红粉等。含铅类的中药有黄丹、密陀僧、漳丹、黑锡丹等。
14、除另有规定外,应置凉暗处贮存的制剂是(D)
A.栓剂B.乳膏剂C.软膏剂D.气雾剂E.喷雾剂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气雾剂应置凉暗处贮存。
15、按《中国药典》规定,芦荟质量控制成分为芦荟苷,其结构类型属于(B)
A.有机酸B.蒽醌类C.生物碱类D.黄酮类E.香豆素类
解析:《中国药典》以芦荟苷为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属于蒽醌类化合物。
16、在中药注射剂中既可以用作抑菌剂又可以用作止痛剂的附加剂是(A)
A.三氯叔丁醇B.苯酚C.甲酚D.苯甲酸E.硫柳汞
解析: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0.5%苯酚、0.3%甲酚、三氯叔丁醇、0.01%硫柳汞。常用的止痛剂为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
17、关于热源的说法,错误的是(C)
A.热原能被强酸或强碱破坏
B.临床使用注射器具可能被热原污染
C.热原具有水溶性和挥发性,能通过一般滤器
D.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E.采用吸附法可除去注射液中的热原
解析:热原的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性、其他性质。
18、关于处方中醋乳香炮制方法或炮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醋乳香炮制宜采用文火加热
B.醋乳香炮制宜先炒乳香至表面微熔再喷入米醋
C.每kg乳香用米醋10kg
D.乳香醋炙后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
E.乳香醋炙后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
解析:醋乳香,取净乳香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定量的米醋,边喷边炒至表面油亮光泽时,迅速取出,摊开放凉。kg乳香,用米醋5kg.醋炙乳香还能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
19、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治疗疟疾的启发,进而使用乙醚冷浸提取青蒿,经分离,筛选出抗疟疾成分青蒿素,最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D)
A.三萜B.二萜内酯C.单内萜D.倍半萜内酯E.裂环环烯醚萜
解析:青蒿素属于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20、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脱落,穗状轮伞花序,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的饮片是(C)
A.鱼腥草B.益母草C.荆芥D.金钱草E.半枝莲
解析:荆芥,饮片:呈不规则的段,茎呈方柱形,外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切面类白色,叶多脱落,穗状轮伞花序顶生,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21、炮制阿胶珠宜选用的方法是(C)
A.米炒B.砂炒C.蛤粉炒D.土炒E.麸炒
解析:炮制阿胶珠是用蛤粉炒的。
22、含强心苷类成分红柳毒苷的中药是(D)
A.柴胡B.甘草C.知母D.香加皮E.合欢皮
解析:香加皮中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为甲型强心苷,其中杠柳毒苷和杠柳次苷为主要成分。
23、附子道地药材的主产地是(D)
A.广东B.河北C.江苏D.四川E.浙江
解析:附子道地药材的主产地是四川。
24、一般应加适当抑菌剂的眼用制剂是(B)
A.眼内插入剂B.多剂量眼用制剂C.眼内注射液D.急救用的眼用制剂E.供外科手术用的眼用制剂
解析:多剂量眼用制剂一般应当加抑菌剂,尽量选用安全风险小的抑菌剂,产品标签应当标明抑菌剂的种类和表示量。眼内注射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的眼用制剂、急救用的眼用制剂,均不得添加抑菌剂、抗氧剂或不适当的附加剂,且应采用一次性使用包装。
25、呈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射线呈放射状排列的饮片是(C)
A.木通B.槲寄生C.大血藤D.鸡血藤E.桑寄生
解析:大血藤呈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导管孔,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26、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的饮片是(D)
A.胡黄连B.绵马贯众C.骨碎补D.狗脊E.威灵仙
解析:生狗脊片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切面浅棕色,较平滑,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边缘不整齐,偶有金黄色绒毛残留;质脆易折断有粉性。
27、海马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D)
A.方胜纹B.乌金衣C.通天眼D.瓦愣身E.白颈
解析: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七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节纹并具短棘。习称“马头、蛇尾、瓦楞身”。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28、宜用中火炒制的饮片是(A)
A.炒苍耳子
B.炒牛蒡子
C.炒栀子
D.炒芥子
E.炒莱菔子
解析:宜用中火炒制是炒苍耳子、炒王不留行。
29、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能,方中君药黄芪宜选用的饮片是(A)
A.炙黄芪B.生黄芪C.酒黄芪D.姜黄芪E.炒黄芪
解析: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升举阳气。
30、土炒山药的炮制作用(B)
A.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B.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C.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D.增强补肾强骨作用
E.增强益肺润燥作用
解析: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用于脾虚久泻或大便泄泻。
31、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味极苦的药材是(D)
A.青蒿B.荆芥C.益母草D.穿心莲E.大蓟
解析:穿心莲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32、除另有规定外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的制剂是(C)
A.酊剂B.糖浆剂C.涂膜剂D.合剂E.煎膏剂
解析:涂膜剂应当避光、密闭贮存,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33、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融变时限的制剂是(D)
A.软膏剂B.蜡丸C.黑膏药D栓剂E.凝胶贴膏
解析:栓剂,融变时限除另有规定外,脂肪基质的栓剂应在30min内全部溶解,水溶性基质应在60min内全部溶解。
34、除另有规定外,应检查黏附力的制剂是(A)
A.贴膏剂B.软膏剂C.膏药D.膜剂E.乳膏剂
解析:贴膏剂的含量均匀度、释放度、黏附力应符合要求。
35、商路横断面具有的性状鉴别特征是(C)
A.云锦状花纹B.朱砂点C.罗盘纹D.星点E.金井玉栏
解析:商路横切片弯曲不平,切面浅黄棕色或黄白色,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
36、试卷附图图1--图5中,图示饮片为牛膝的是(A)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E.图5
37、试卷附图图6--图10中,图示饮片为虎杖的是(D)
A.图6
B.图7
C.图8
D.图9
E.图10
38、试卷附图图11--图15中,图示饮片为天麻的是(B)
A.图11
B.图12
C.图13
D.图14
E.图15
39、试卷附图图16--图20中,图示饮片为天花粉的是(E)
A.图16
B.图17
C.图18
D.图19
E.图20
二、配伍选择题
A.初春发芽前
B.夏季植物枯萎时
C.春末夏初
D.全年均可
E.秋冬两季
41、黄柏的适宜采收时间是(C)
解析:黄柏3-6月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至显黄色,刷净晒干。
42、太子参的适宜采收时间是(B)
解析:太子参在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去除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干燥。
A.清热解毒
B.消疮散结
C.表里双解
D.回阳救逆
E.消痰祛水
43、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属于温法的是(D)
解析: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微病的一种治法。
44、在中医的常用治法中,属于和法的是(C)
解析: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的一种治法。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A.可溶片
B.含片
C.咀嚼片
D.舌下片
E.口崩片
45.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崩解时限。1.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的片剂是(E)
解析:含片不应在10分钟内全部崩解或溶化,舌下片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溶化,可溶片均应在3分钟内崩解并溶化,口崩片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并通过内径为um的筛网。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6、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崩解时限。2.应在5min内全部崩解并溶化的片剂是(D)
解析:含片不应在10分钟内全部崩解或溶化,舌下片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溶化,可溶片均应在3分钟内崩解并溶化,口崩片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并通过内径为um的筛网。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47、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崩解时限。2.应在3min内全部崩解并溶化的片剂是(A)
解析:含片不应在10分钟内全部崩解或溶化,舌下片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溶化,可溶片均应在3分钟内崩解并溶化,口崩片应在60秒内全部崩解并通过内径为um的筛网。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A.广藿香
B.茵陈
C.半枝莲
D.薄荷
E.大蓟
48、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叶对生,轮伞花序腋生,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的药材是(D)
解析:薄荷,茎呈方柱形,有对生分枝,表面紫棕色或淡绿色,棱角处具茸毛,质脆,断面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轮伞花序腋生,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
49、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叶裂片较钝或略圆。气微,味微苦的药材是(C)
解析:半枝莲,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叶裂片较钝或略圆。气微,味微苦。
A.沙苑子
B.吴茱萸
C.补骨脂
D.葶苈子
E.牵牛子
50.略呈圆柱形而稍扁,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的药材是(A)
解析:沙苑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有淡黄色子叶2片,胚根弯曲,长约1mm。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51、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气香,味辛、微苦的药材是(C)
解析:补骨脂呈肾形,略扁,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测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气香,味辛、微苦。
A、内表面红棕色,划之显油痕,断面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B、内表面淡灰黄色,芳香,味微苦而涩,断面较平坦,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
C、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D、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
E、内表面紫棕色或深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52、杜仲的性状鉴别特征是(C)
解析:杜仲呈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0.3-0.7c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53、厚朴的性状鉴别特征是(E)
解析:厚朴内表面紫棕色或深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断面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
A、固体分散体
B、控释制剂
C、微囊
D、免疫微球
E、脂质体
54、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是(D)
解析:具有主动靶向作用的是主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包括前体靶向和经过修饰的载体两大类。修饰的药物载体有:修饰的脂质体(如长循环脂质体)、修饰的微球(免疫微球)、修饰的微乳、修饰的纳米球等。
55、在规定介质中可以按要求缓慢恒速释放药物的是(B)
解析:控释制剂系指在规定介质中,按要求缓慢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可以减少、血药浓度要稳定、患者顺应性能增加。
A.延胡索
B.莪术
C.川芎
D.三七
E.白及
56、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皱纹,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的药材是(A)
解析:延胡索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微苦。
57、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抓状分枝、表面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断面类白色,角质样的药材是(E)
解析:白及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抓状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微苦,嚼有粘性。
58、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面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的药材是(C)
解析:川芎饮片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面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切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散有小油点。质坚实,气浓香,味苦、辛、微甜。
A.花萼
B.柱头
C.雄蕊
D.花蕾
E.头状花序
59.西红花的药用部位是(B)
解析:西红花的药用部位为干燥柱头。
60、辛夷的药用部位是(D)
解析:辛夷的药用部位为干燥花蕾。
61、菊花的药用部位是(E)
解析:菊花的药用部位为干燥头状花序。
A.知母皂苷
B.人参皂苷
C.龙胆苦苷
D.雷公藤甲素
E.甜菊苷
62、属于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是(B)
解析: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属于三萜皂苷。
63、属于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是(C)
解析:环烯醚萜包括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獐芽菜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
64、属于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是(A)
解析:知母中的化学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和芒果苷,知母皂苷属于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65、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B)
解析:青蒿素、莪术醇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
66、属于单帖类化合物的是(E)
解析:香叶醇、薄荷醇、龙脑属于单帖类化合物。
A.没药
B.儿茶
C.血竭
D.乳香
E.冰片
67、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表面黄白色,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或蜡样光泽的药材是(D)
解析:乳香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表面黄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璃样光泽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68、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有细孔,遇潮有粘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的药材是(B)
解析:儿茶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有细孔,遇潮有粘性,气微味涩、苦,略回甜。
A.雄黄
B.朱砂
C.石膏
D.自然铜
E.赭石
69、为纤维状集合体条痕白色,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的药材是(C)
解析:石膏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半透明的。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70、表面有钉头主成分为Fe2O3的药材是(E)
解析: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一面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
71、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的药材是(D)
解析:自然铜,表面亮淡黄色有金属光泽,条痕绿黑色或棕红色。
A.山药
B.枳实
C.骨碎补
D.山楂
E.苍术
72、根据临床治疗需要既可炒黄又可炒焦的中药是(D)
解析:山楂既可炒黄又可炒焦。
73、根据临床治疗需要既可炒焦又可麸炒的中药是(E)
解析:苍术既可以用麸炒也可以炒焦,麸炒增强健脾和胃的功效,炒焦以固肠止泻为主。
A.图21
B.图22
C.图23
D.图24
E.图25
74.试卷附图图21-图25中,图示药材为细辛的是(A)
75.试卷附图图21-图25中,图示药材为白前的是(D)
A.图26
B.图27
C.图28
D.图29
E.图30
76.试卷附图图26-图30中,图示药材为番泻叶的是(C)
77.试卷附图图26-图30中,图示药材为淫羊藿的是(A)
A.疙瘩丁
B.星点
C.起霜
D.砂眼
E.蚯蚓头
78、银柴胡的性状鉴别特征是(D)
解析:银柴胡药材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称“砂眼”。根头部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称“珍珠盘”。
79、防风的性状鉴别特征是(E)
解析: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棕黄色至棕色,有裂隙,称“菊花心”,散生黄棕色油点,木质部浅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黏合剂
80、滑石粉在片剂处方中常用作(D)
解析:滑石粉在片剂处方中常用作润滑剂。
81、硬脂酸镁在片剂处方中常用作(D)
解析: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月桂醇硫酸镁(钠)、微粉硅胶。
82、淀粉浆在片剂处方中常用作(E)
解析:淀粉浆(糊)是片剂最常用的黏合剂。
A.艾叶
B.五味子
C.黄芩
D.黄连
E.葛根
83、按《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为小檗碱的中药是(D)
解析: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已经分离出来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中国药典》以盐酸小檗碱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84、按《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为木质素类的中药是(B)
解析:五味子含木质素较多。
85、按规定,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为桉油精类的中药是(A)
解析: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中国药典》以桉油精(桉叶素)为指标成分
86、内含咖啡酸和奎宁酸结构片段,有抗菌作用的化合物是(E)
解析:A是麻黄碱,具有手性立体异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B是迷迭香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C是异嗪皮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止痛、抗肿瘤的活性。D是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内酯,具有抗炎作用。E是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
87、内含二萜内酯结构,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是(D)
解析:A是麻黄碱,具有手性立体异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B是迷迭香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C是异嗪皮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止痛、抗肿瘤的活性。D是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内酯,具有抗炎作用。E是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
88、内含手性立体异构体结构片段(1R、2S),有收缩血管和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的化合物是(A)
解析:A是麻黄碱,具有手性立体异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B是迷迭香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C是异嗪皮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止痛、抗肿瘤的活性。D是穿心莲内酯,属于二萜内酯,具有抗炎作用。E是绿原酸,为一分子咖啡酸与一分子奎宁酸结合而成的酯。
A.增溶剂
B.润湿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助溶剂
89、鱼腥草滴眼液中含有的羟苯乙酯是用作(C)
解析:滴眼剂抑菌剂常用的有三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乙醇、羟苯乙酯等。
90、小儿腹泻宁糖浆中含有的山梨酸是用作(C)
解析:糖浆剂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需加入抑菌剂,除另有规定外,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中国药典》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过0.3%(其钾盐、钠盐的用量分别按酸计),羟苯酯的用量不得过0.05%。
91、炉甘石洗剂为混悬型液体制剂,其中所含甘油是用作(D)
解析:混悬剂常用的助悬剂有:甘油、糖浆剂等。
A.水丸
B.糊丸
C.浓缩丸
D.蜜丸
E.滴丸
92、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具有消导功效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A)
解析:水丸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用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
93、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D)
解析: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炼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蜂蜜具滋补、矫味、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等作用,故蜜丸常作为滋补药剂。
94、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含有刺激中药的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B)
解析:糊丸系指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糊丸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取其迟化”可延长药效;同时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含毒性饮片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A.大黄素
B.苦杏仁苷
C.杜鹃素
D.盐酸麻黄碱
E.东莨菪碱
95、按《中国药典》规定,作为洋金花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是(E)
解析:《中国药典》以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
96、按《中国药典》规定,作为虎杖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是(A)
解析:虎杖,《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成分为大黄素和虎杖苷。
97、按《中国药典》规定,作为桃仁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是(B)
解析:桃仁,《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成分为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
A.柴胡
B.鳖甲
C.延胡索
D.斑蝥
E.乳香
98.含三萜类化合物,醋炙后升散之性缓和的中药是(A)
解析:柴胡中所含皂苷均为三萜皂苷。醋柴胡的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99、宜用米炒的中药是(D)
解析:米炒中药是斑蝥。
、醋制后有助于生物碱类成分煎出的中药是(C)
解析: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醋制可使难溶于水的游离生物碱生成盐,提高煎出率,与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吻合。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某男,42岁。5年前诊断为糖尿病,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得以控制。近日血糖有所升高,遂求中医诊治。刻下多食,善饥,每日需进食十余餐,餐后2小时左右便出现饥饿感,伴口渴多饮、乏力、小便频数而多、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医生诊断为消渴症,证属阴虚火旺、津液被伤。处方:生石膏(先煎)30g,熟地黄10g麦冬10g知母10g牛膝10g葛根10g生甘草3g.
、方中生石膏与知母配伍属于(D)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须
E.相恶
解析: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根据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的病症特点,处方中使用不当的中药是(C)
A.麦冬
B.知母
C.柴胡
D.牛膝
E.熟地黄
解析:柴胡性能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升之证忌服。
、方中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的结构类型是(D)
A.醌类
B.强心苷类
C.单帖类
D.黄酮类
E.甾体皂苷类
解析:葛根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追风透骨丸(处方):
制川乌g,白芷g,制川乌g,香附(制)g,甘草g,白术(炒)50g,没药(制)20g,麻黄g,川芎g,乳香(制)50g,秦艽50g,地龙g,当归50g,茯苓g,赤小豆g,羌活g,天麻50g,赤芍g,细辛g,防风50g,天南星(制)g,桂枝50g,甘松50g.[制法]以上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细粉末用炼蜜55-65g.加适量水制成水蜜丸。另将滑石粉、红氧化铁、胭脂红适量混匀,作包衣材料,包衣干燥即得。
、《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的饮片是(D)
A.白芷
B.羌活
C.秦艽
D.细辛
E.制草乌
解析:细辛含有限量的马兜铃酸,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
、处方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若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导致心律不齐的饮片是(B)
A.制香附
B.制川乌
C.乳香
D.没药
E.天南星
解析:川乌的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严重复杂多变的心律失常。
、追风透骨丸的包衣种类是(B)
A.药物衣
B.保护衣
C.肠溶衣
D.控释衣
E.缓释衣
解析:保护衣选用性质稳定而无明显药理作用的材料将丸剂包衣,使主药与外界隔绝而起保护作用。常见的有薄膜衣、糖衣、有色糖衣、明胶衣。
中药方剂有因剂型改变而方名改变者,如传统方理中丸与人参汤两方均由干姜、白术、人参、甘草组成,用量完全相同。前者制法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后者为汤剂。通常临床所见疾病往往复杂多变,可谓病有缓急,证有表里。同一中药处方可因剂型不同,作用有所差异。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剂型给药。
、理中丸主治病症与病势不包括(C)
A.中焦虚寒
B.自利不止
C.病势较急
D.呕吐腹痛
E.脉沉迟少力
解析:理中丸和人参汤相比,前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治中焦虚寒之自利不止、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少力者。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证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等。
、人参汤主治病症与病势不包括(C)
A.心胸痞闷
B.四肢不温
C.病势较缓
D.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E.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
解析:理中丸和人参汤相比,前者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子黄大,治中焦虚寒之自利不止、呕吐腹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少力者。后者为汤剂,主治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证见心胸痞闷,气从胁下上逆抢心、四肢不温等。
、理中丸为大蜜丸,《中国药典》对大蜜丸溶散时限的规定是(A)
A.不检查溶散时限
B.应在30分钟内溶散
C.应在1小时内溶散
D.应在2小时内溶散
E.应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
解析: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
、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B)
A.木脂素类
B.三萜皂苷类
C.甾体皂苷类
D.生物碱类
E.香豆素类
解析:甘草酸是甘草皂苷,属于三萜皂苷。
四、多项选择题
、牛黄中的化学成分属于甾体类化合物的有(ABD)
A.胆酸
B.石胆酸
C.牛磺酸
D.去氧胆酸
E.甘氨酸
解析:天然的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牛黄约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关于黄柏炮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ABCE)
A.酒炙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B.生用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C.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滋肾阴泻火作用
D.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E.炒碳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治疗便血
解析:黄柏处方用名有黄柏、川黄柏、酒黄柏、黄柏碳。黄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酒黄柏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上行,清血分湿热。黄柏碳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有止血作用。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按《中国药典》规定应进行黄曲霉素检查的药材有(ABCDE)
A.大枣
B.肉豆蔻
C.全蝎
D.柏子仁
E.水蛭
解析:《中国药典》规定应进行黄曲霉素检查的药材有:大枣、水蛭、地龙、肉豆蔻、全蝎、决明子、麦芽、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槟榔、酸枣仁、僵蚕、薏苡仁等。
、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指标有(CDE)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
C.血药浓度峰值(Cmax)
D.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解析:制剂的生物度应该用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按《中国药典》以干燥鳞茎作为川贝母入药的原植物有(ABCD)
A.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bracteata
B.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
C.太白贝母Fritillariataibaiensis
D.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E.湖北贝母Fritillariahupehensis
解析:川贝母的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关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ABCE)
A.清洁皮肤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B.皮肤上涂敷药物的面积不同,透皮吸收的药量有所不同
C.皮肤破损时,药物的透皮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增加
D.皮肤湿度大不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E.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皮肤条件不同,药物的透皮吸收情况也不同。
解析: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分四个方面1.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皮肤的温度与湿度、皮肤的清洁);2.药物性质;3.基质的组成与性质;4.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应用时间等。其中皮肤条件的因素;应用部位:皮肤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与药物的穿透、吸收均有关系。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皮肤条件不同,对药物的穿透、吸收也不同。皮肤的病变:皮肤烧伤、溃疡破损时,药物可自由地进入真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加,但可能引起疼痛、过敏及中毒等不良反应。某些皮肤病使角质层致密度硬化,则不利于药物的透过。皮肤的温度与湿度:皮肤温度提高,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加速吸收。皮肤湿度大,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致角质层疏松,有利于吸收。皮肤的清洁:洗涤可除去部分角质层以及毛囊、皮脂腺上的堵塞物,有利药物的透入。
、某些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使用时成分可能应特别注意。因含生物碱类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有(BCD)
A.紫草
B.千里光
C.雷公藤
D.马钱子
E.龙胆
解析:含生物碱的有毒中药制川乌、制草乌、附子、马钱子、千里光、川楝子、苦楝皮、雷公藤等。
、山豆根与北豆根为名称相近的药材,下表所列药材鉴别内容存在错误的鉴别项目有(ACDE)
A.药用部位
B.原植物
C.形状
D.断面
E.气味
解析:山豆根:原植物为豆科植物越南槐,药用部位是干燥根及根茎,形状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味有豆腥气,味极苦;北山豆根:原植物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茎,形状呈细长圆柱形,弯曲,有分枝。断面不整齐,纤维细,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味气微,味苦。
、产地加工需“发汗”的药材有(BDE)
A.红参
B.玄参
C.当归
D.厚朴
E.续断
解析: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影响药物在眼部吸收与利用的因素有(ABCDE)
A.眼用制剂的PH
B.眼用制剂的刺激
C.滴眼剂的黏度
D.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消除
E.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解析:影响药物在眼部吸收与利用的因素有: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眼用制剂的PH及pka、眼用制剂的刺激性、表面张力、黏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