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体检即将开始,许多女性朋友关于妇科体检报告上的各种专业术语,真的是云里雾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有病还是没病呢?今天小编就来聊聊那些大家熟悉又陌生的“病”。
一、阴道炎:白带报告包括滴虫、霉菌、白细胞,是最浅显易懂的报告!
滴虫+或者霉菌+,仅代表是否感染,不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二、宫颈检查:宫颈作为连接阴道和子宫的特殊门户,是妇科检查中非常重要的指标。然而很多人看到宫颈检查情况及报告,都会被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词吓得魂不附体。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1、宫颈糜烂:顾名思义宫颈“烂”了,其实不然。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一种表现,肉眼可见宫颈自内口向外呈红色颗粒状,根据面积不同分为Ⅰ度、Ⅱ度及Ⅲ度或者称为轻度、中度及重度。
分期▲
育龄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会使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向外生长,看似“烂”了,其实这并不是疾病,而是正常宫颈的一种表现,无需治疗,更不用担心会发展为宫颈癌。
绝经后的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大多数“糜烂”也会自行消失,使宫颈重新恢复往日的光洁。
但是!!!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或者有同房后的阴道出血等不适,这都可能是宫颈疾病的表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2、宫颈肥大:宫颈较正常的大,但目前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通常是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得出的结论。宫颈肥大的原因可能与炎症的慢性刺激有关,也可能是腺体深部有粘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宫颈表面看起来增大。只要排除宫颈病变,单纯的宫颈肥大通常无需治疗。
3、宫颈囊肿:乍一听到有囊肿,都很担心这个问题严重吗?需要手术吗?
其实,宫颈纳氏囊肿是因为宫颈管腺体开口堵塞,导致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肿。它是一种生理改变,并非疾病,不会自行消失,即便长得很大通常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
总结: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囊肿都不是病,无需治疗!
三、宫颈筛查:25岁以后的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常规进行宫颈筛查。
1、HPV报告:宫颈癌是现今已明确病因的妇科癌症,它和HPV的持续感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HPV16和HPV18两种高危亚型。所以如果能早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的。这也是妇科体检的真正意义所在。
HPV报告细分为高危亚型及低危亚型,某一感染亚型后标记“+”。如果发现有HPV感染者,建议尽早就诊,医生会综合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阴道镜检查,甚至宫颈活体检查来排除宫颈病变。
2、TCT报告:TCT检查,又叫“宫颈脱落细胞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来筛查宫颈疾病。常见结果如下:
四、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良性肿瘤之一,通常与雌激素相关,绝经后肌瘤通常会停止生长甚至变小。
发现子宫肌瘤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很多时候的肌瘤都是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定期复查就行,无需治疗。
如果肌瘤较大、增长较快、或者同时有月经紊乱、腹痛、可疑恶变等不适的时候,医生会根据你的综合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五、卵巢囊肿:是可能“消失”的妇科肿瘤
很多人看到“囊肿”字样,就很恐慌的联想到各种手术。其实偶然体检发现的卵巢囊肿,很有可能是“生理性”囊肿,随着一次月经的到来,囊肿可能完全消失或者明显变小,无需治疗。
对那些持续存在的,如果超过5cm,并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时,尤其考虑有恶性肿瘤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六、盆腔积液:到底是不是盆腔炎?需不需要治疗?
通常盆腔积液只有通过B超检查才能发现。多数提示盆腔积液1-30mm。适量的盆腔内的积液主要起到润滑盆腹腔内子宫、肠子等脏器的作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治疗。积液太多的时候,人体会自动调节的,腹膜会吸收走。
其次每次月经来潮时,经血有可能经过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所以,在月经刚干净时检查B超,也可能发现盆腔积液。
还有排卵时,卵泡液也会流出来,进入盆腔。所以,排卵后也常常会检查到盆腔积液。
如果积液深度超过3cm或者伴有腹痛、发热、腹部压痛的时候,可能是盆腔炎发作,医院就诊抗炎治疗。
如果积液很多,需让专业的医生排除卵巢恶性肿瘤、腹腔内出血或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七、子宫内膜不均匀:超声报告中经常看到关于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或者欠均匀的描述,到底什么意思呢?
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可能随着生理期不同时间而变化,最好在下次月经5-7天复查B超了解子宫内膜情况。如果仍然回声不均,同时有月经淋漓不尽、不规则阴道出血等情况,可能存在内膜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以行宫腔镜诊治术,明确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