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艾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艾灸是用艾绒或其他非艾灸材烧灼、熏熨腧穴和病变部位来治疗疾病的疗法[1],广泛用于治疗经脉下陷、络脉结聚、阴阳俱虚及寒证为主的病证,是中医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寒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2-3]

一、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由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失与濡养,不通或不荣而痛。《诸病源候论》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病机主要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实证者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证者主要由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艾叶的药性偏温,加上艾火产生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能疏通经络,温经散寒,补气养血,缓解“不通”、“不荣”引起的痛证。主穴:十七椎、次髎、子宫、地机、三阴交。

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型加太冲、合谷;寒凝血瘀型加关元、血海、命门;气血虚弱型加膈腧、肾俞、气海、足三里。

治疗时间:每次每穴灸10分钟,月经来前5~7天开始灸,每日一次,月经来潮后3天停止灸,连续灸三个月经周期

二、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耗伤血,常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不愈[12]。证型主要有湿热瘀结型、脾虚湿瘀型、气滞血瘀型和肾虚血瘀型,其中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而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的共有病理产物,在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13]。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温通,而其温通效应机制主要在于抗炎作用,通经脉,调气血,以“温”促“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14]。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引起。陈玉飞等[15]研究发现,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改善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盆腔积液吸收,降低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态,起到促使炎症消退和炎性黏连松解的作用,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关元、中极、归来、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处,前四个穴位艾柱灸,三阴交用艾条悬起灸。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治愈6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艾灸此组穴重在调理脾胃,调和气血,助运化湿,疏肝理气,行血散瘀。药穴合用,可使邪去正安,阴阳调和,气顺血调,机体恢复正常。

三、艾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病机以肾虚为主,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经血不足,以致阴阳失调,虚为致病之本,瘀为致病之标,虚瘀互结,进而形成本虚标实互为因果的复杂病机[18-19]何璐等[20]将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艾油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艾油组用艾油涂抹双侧三阴交和关元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LH和E2的含量。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艾灸组患者血清E2含量显著升高;FSH、LH显著降低。提示艾灸三阴交、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具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关洁明等[21]将例症状较典型的中、重度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分成灸脐组和西药组灸脐组采用药盐填脐,艾柱点燃置于药盐上灸治。西药组口服利维爱及钙剂、谷维素片对症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灸脐组在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胸闷、乏力、皮肤感觉异常、心悸等方面改善明显,且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且灸脐疗法可以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

四、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不孕症古称“全不产”、“断绪”,即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一年而未受孕者。主要病机为肾虚冲任虚衰不能摄精成孕;肝郁气结,冲任不能相资;瘀阻或痰湿内阻胞宫,胞脉不通。黄进淑[22]用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6例,主穴取关元、子宫、三阴交。肾虚者加肾俞,肝郁者加肝俞,痰湿内阻者加脾俞、丰隆。对照组使用中药治疗,肾阳虚者以右归丸加减;肾阴虚者以左归丸加减;肝气郁结者以开郁种玉汤加减;痰湿内阻者以苍附导痰丸加减。结果表明,艾灸组有效率76.08%;中药组有效率76.19%,提示采用艾灸方法促排卵与中药疗效相近,艾灸治疗不孕症有肯定的疗效,且较之中药有操作简单等优势。

五、艾灸治疗盆底肌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24]。中医认为,妇女产后盆底肌张力下降,逐渐进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病皆由气虚所致,多因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产时损伤胞络、肾气虚而摄纳无权,失于固摄所致[25]。王科等[27]艾灸关元穴配合凯格氏锻炼治疗子宫脱垂14例,患者取半卧位取关元穴施温和灸法,配合凯格氏锻炼法。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0%。王静等[28]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对气虚型子宫脱垂。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均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子宫脱垂及回纳阴道变化情况,并通过妇科内诊及盆底肌力强度进行疗效评定。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盆底肌力强度高于对照组,并认为中药配合艾灸治疗子宫脱垂优于对照组,且预防复发。凯格尔氏锻炼法对不起,放错了图正确的打开方式如下关于本文编辑综合整理:湖南成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学术部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参考文献[1]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2.[2]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等.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8,26(8):-.[3]谢莉莉,刘光普.艾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0,16(5):55-75.[4]嵇波,任晓暄,赵雅芳,等.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8,18(13):-.[5]姬乐,陈日兰,邓鹏冀,等.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及对PGF2α、PGE2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31(12):-.[6]佘延芬,孙立虹,杨继军,等.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β-EP含量的影响[J].中国针灸,8,28(10):-.[7]杨继军,孙立虹,佘延芬,等.隔物灸对寒凝湿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8,33(6):-.[8]宋云娥,徐放明,唐成林,等.原发性痛经患者关元穴艾灸前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7(9):-.[9]MaYX,YangXY,GuoG,etal.ResearchofHerbPartitionedMoxibustionforPrimaryDysmenortreaPatientsBasedontheLC-MSMetabonomics.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vol..[10]聂容荣,黄春华,李芳,等.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7(8):62-63.[11]刘承,张海燕.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英文)[J].WorldJournalofAcupunctureMoxibustion,(3):1-4.[1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7:-.[13]李伟莉,詹丽.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2(6):-.[14]姜劲峰,王玲玲,徐斌,等.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J].中国针灸,,33(9):-.[15]陈玉飞,王慧敏,杨婷,等.隔药饼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32(10):-.[16]董淑云.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57例[J].中医临床研究,,4(4):45.[17]徐凤荣.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盆腔炎[J].中国针灸,,31(7):.[18]徐哲,谢萍,郑静,等.浅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与治则[J].湖南中医杂志,,29(3):.[19]赵胤.艾灸关元、足三里穴对更年期大鼠生殖内分泌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何璐,胡玲,周军,等.艾灸三阴交和关元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37(3):36-37.[21]关洁明,吴昊.灸脐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医院,9,9(4):75-76.[22]黄进淑.艾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6,12(9):54-55.[23]郭闫萍.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6,30(5):-.[24]张琰,金仙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9,10(1):65-67.[25]张娟娟,邓小云,许可可,等.中药配合艾灸及盆底肌锻炼治疗早期产后尿失禁36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17(7):36-37.[26]萨仁.温灸气海穴治疗中老年女性应力性尿失禁6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8,23(10):.[27]王科,王红娥.艾灸关元穴配合凯格氏锻炼治疗子宫脱垂14例[J].中国针灸,5,25(11):.[28]王静,刘玉春,毕艳平,等.中药配合艾灸治疗气虚型子宫脱垂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11(22):80-8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ys/93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