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的正常范围

有天查房后,同事们聊起一个病人来。我一个个问自己的大夫:对于绝经后没有症状的女性(没有阴道流血、流液、白带增多、腹痛腹胀、盆腔包块等等),究竟你能“忍受”多厚的子宫内膜厚度?也就是说,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内膜厚度,究竟有没有一个界值(cut-offvalue),保证在这个界值以下是安全的,界值以上则需要临床干预?如果有,那么这个界值该是多少?

回答众说纷纭,但是一般只能“忍受”5到6毫米的厚度,有人连5毫米都忍受不了,超过4毫米就让患者刮宫去。为什么呢?大家都说目前医疗环境恶劣,医患关系紧张,如果遗漏一例内膜癌,岂不是给自己造成很大麻烦?既然诊断性刮宫甚或宫腔镜“并不是那么麻烦的事情”,稍微过度诊断一下又有什么问题呢?

这确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撇去社会不良因素的泡沫,仅从医学和循证的本质出发,也很难决断。医院的专家讨论中,52%的人投票建议对绝经后无症状女性进行常规超声筛查内膜厚度,48%投票反对这样做。有关内膜厚度的界值,则有5mm、6mm、8mm和10mm、11mm等多种意见[1]。

我想了许久,也许我们需要一个个地解决下面的问题。

1.内膜癌各个年龄组的发病率有多高?

2.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女性,发生内膜恶变的比例是多高?

3.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发生内膜恶变的比例是多高?

4.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设定哪一个界值最为合理?

5.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内膜最常见的病理是什么?

6.激素治疗对于绝经后内膜厚度有什么影响?

7.对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积极干预“内膜增厚”有什么意义?

8.绝经后没有症状的宫腔积液有什么临床意义?

1.内膜癌各个年龄组的发病率有多高?

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终生风险为2.7%(1/37)。估计美国每年新发宫体肿瘤(包括内膜癌)病例54,例,死亡病例10,例。在49岁前,风险为0.3%,在50-59岁、60-69岁、70岁的年龄组,内膜癌风险分别为0.6%、0.9%和1.3%。总体上,不区分种族,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3%[2]。

2.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女性,发生内膜恶变的比例是多高?

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得到大量的研究确认,一般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女性,发生内膜恶变和癌前病变的比例在8%到10%。已知经阴道超声(TVS)是评估内膜厚度很准确、最方便的工具。在诊断学的各项参数里面,TVS发现的内膜厚度和恶变的风险相关,内膜厚度越厚,恶变率越高。I型内膜癌和II型内膜癌的风险均和内膜厚度有关[3]。单次出血的情况,TVS检查内膜厚度小于等于4毫米,一般认为恶变的风险接近0(0.07%),可以继续观察和监测。但如果反复出血或持续出血,无论内膜多厚,都应该进行评估,其中宫腔镜是最好的检查和评估工具。

一项回顾性研究中,作者以内膜厚度5mm作为标准,发现仅有72.4%的II型内膜癌患者内膜厚度超过5mm,27.6%的患者内膜厚度不超过5mm或内膜线不清,其中8.6%的患者超声未能发现任何异常。因此内膜厚度不应该作为II型内膜癌患者的可靠指标[4]。这一研究中阴道流血患者比例为91.4%。ACOG推荐对于内膜厚度≥4mm的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超声不能发现较薄的、清晰的内膜,也应进一步评估。对于初次筛查后仍然持续流血的绝经后女性,应该以既往未应用的方法进行评估,如超声子宫成像或宫腔镜等[5]。超声子宫成像+内膜取样的累积敏感性和特异性接近%[6]。

反复阴道出血的内膜病变风险可能未必高于单次出血的情况。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的女性中,仅有9%为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更多的(28%)还是内膜息肉[7]。国内研究也发现类似结论,且提示反复绝经阴道流血应该警惕卵巢性索间质细胞肿瘤(12.5%)[8]。

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于症状性子宫出血、内膜厚度4mm的患者,最好的内膜癌预测指标为反复阴道流血(OR2.96),高血压(OR2.01)和内膜厚度8mm(OR1.31)、年龄65岁(OR1.11)。在此基础上,作者创造了一种风险评分模型(上述四项指标的分值分别为3分、2分、1分和1分),模型的AUC为0.(95%CI0.-0.,P0.),最好的界值为≥4分,其诊断内膜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0.1%[9]。

3.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发生内膜恶变的比例是多高?

队列研究发现,在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中,恶变风险可能还是和内膜厚度有关的,但是并没有超过一般人群的风险。

汇总研究发现,无论内膜厚度,绝经后没有阴道流血的女性中,内膜癌发生率在0.25%以下[10]。年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针对内膜厚度≤4mm、绝经一年以上的女性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在例无症状的女性中发现1例腺癌,恶变的比例为0.5%[11]。这个数字和其他回顾性研究或观察性研究是类似的。

年一项前瞻性研究中,作者定义内膜厚度≥6mm为增厚,在总计例患者(平均年龄64.8岁,平均内膜厚度12mm)中总计发现3例不典型增生(1%)和12例内膜腺癌(3%)[12]。该研究中,内膜厚度6-10mm、11-15mm、16-20mm和20mm的癌症发生率分别为3%(4/)、2%(2/98)、5%(2/43)和11%(4/36)。三例不典型增生均发生于内膜厚度15mm的患者中(4%)。这个结果令人迷惑,因为除了内膜厚度超过20mm的情况,其他不同内膜厚度的患者其恶变发生率都差不多,而且还特别高,和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情况都差不多了。该研究的选择偏移值得







































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zd/8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