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

孟宪平朱建新顾娅婷谢旭刚陈则君王林(医院放射科;江苏医院放射科;)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例术后继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行CT引导下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置管引流。结果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共放置引流管9根。2例因脓肿位置较深,置管路径邻近脾脏、胰腺和结肠等重要器官,于应用套管针、导丝、逐步扩张器后,再置下猪尾巴导管引流;余5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1例结肠癌术后瘘口较大,引流3d后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余6例引流时间为5~14d,平均9d,体温在2d内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结论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术后继发腹腔脓肿安全、微创、精确,疗效确切。

关键词:腹腔脓肿;引流术;体层设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03

DOI:10./jcmp.0902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9月—年10月CT引导下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腹腔脓肿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4~72岁,平均52.6岁。7例患者引流前均表现为腹胀不适,体温不同程度的升高,白细胞计数的增高。患者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1.2方法

患者分别应用美国GELightSpeed16CT机和荷兰PHILIPSBrilliance螺旋CT机,常规平扫定位,扫描参数:层厚1.25或0.mm,电压KV,管电流mA。术前准备:术前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备好切开包、腹腔穿刺包、猪尾巴引流导管(8F-14F)、逐步扩张器及穿刺套管针、导丝、引流袋、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等。猪尾巴导管采用台湾邦特公司生产的具有亲水性涂层的直接穿刺型引流导管组(长度30cm)。

穿刺操作过程:根据脓肿的位置,确定穿刺点,设计穿刺路径。选择病人扫描体位,常规消毒,在穿刺点附近局部麻醉,模拟穿刺角度,穿刺点皮肤切开。如果穿刺引流路径较深,毗邻重要的脏器,且CT孔径受限,不能直接应用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应先按设计角度进入套管针,达到指定位置后,下导丝,应用逐步扩张器扩张,沿导丝下猪尾巴导管,引流管末端侧孔完全置于脓腔内,皮肤固定,缝合切口,无菌纱布包扎,远端接引流袋。穿刺引流路径不复杂时,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术后平均每天冲洗1~2次。

2结果

本组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共放置猪尾巴引流导管9根。其中,2例患者穿刺路径复杂,应用套管针、导丝、逐步扩张器后,再放置猪尾巴导管;5例患者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1例结肠癌患者,引流当天局部症状缓解,全身状况明显改善,但引流物夹杂有粪块,3d后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可见直径1.5cm瘘口,局部肠管状况较好,水肿较轻,切开吻合口,远端肠管闭合,近端肠管腹壁造瘘,术后10d出院,其余6例引流时间为5~14d,平均9d,体温及症状于引流后明显改善,体温多在1~2d内恢复正常。1例胃窦癌患者,有2个孤立的脓肿,分别置管引流;1例阑尾炎穿孔术后患者,形成2个脓肿,脓肿之间有窦道沟通,穿刺后一个脓肿注入造影剂,可见另一脓腔显影,2个脓腔分别置管,在2次/d的灌洗中,一根导管灌液,另一根放液,达到了对冲的目的,引流特别充分。引流3d后,两脓腔瘘管闭合(一根引流管灌液,另一根引流管无液体流出);引流第五天后,小脓腔基本闭合,给予拔管,另一导管7d后拔除。6例患者治愈出院,并无并发症出现。7例患者应用猪尾巴导管引流结果见表2。

3讨论

腹腔内脓肿是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因组织坏死液化,被肠曲、内脏、腹壁或肠系膜等包裹,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1]。腹腔脓肿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绝大多数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是腹腔内手术的并发症[2]。腹部手术后脓肿形成的原因较多,多为积液感染,也可为肠瘘引起腹腔脓肿。小瘘口所致的腹腔脓肿;可以通过充分引流后达到治愈。肠道瘘口较大时,虽然不能通过引流治愈,但是由于其病理、生理变化,与其急性溃疡穿孔和外伤穿孔不同。在吻合瘘口周围已有明显的感染、水肿与炎症时,缝合修补、切除后将导致缝合、吻合部的再破溃[3]。尤其一些感染较严重或营养状况差的患者,适宜局部脓肿穿刺引流,待局部肠管和全身状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

腹部脓肿引流的原则是选择捷径、低位引流[4]。在肝脏、肾脏脓肿及腹腔表浅部位的脓肿,超声应用较多,其操作简便、安全,易于掌握,并发症少,副作用轻,经济负担小,易被患者所接受[5]。根据超声切面的指导,适时观察、指导导管的行进路径,而且没有辐射,对于危重患者可以在床边进行。但是对于深部脓肿,尤其是邻近空腔脏器周围的深部脓肿引流,超声引导有局限性,明显不如CT引导下的穿刺置管引流。CT引导具有定位精确,穿刺路线清晰,进针角度、深度可预先设定等优点,穿刺成功率接近%[6]。同时,CT扫描对腹部脓肿的范围观察具有优势,能够保证低位引流的原则。

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术后继发腹腔脓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病人以及家属容易接受,尤其短时间能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在整个穿刺过程中,病人无明显不适,能够耐受。本组7例患者中,有6例避免了再次手术,达到了临床治愈;即便1例结肠癌患者瘘口较大,不能避免再次手术,通过引流对肠管局部水肿、炎症起到明显改善,同时改善了全身状况,为患者赢得了手术时机。在胃肠道吻合区的局部积液或脓肿,不合并胃肠瘘时,如果不及时引流,吻合口附近肠壁炎症、水肿,影响吻合区的愈合,会继发局部胃肠壁破溃、瘘管形成,直接影响患者的病程、预后,可见局部引流的重要性。对于脓肿较大的患者,为了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应尽量放置大孔径、侧孔多的引流管,尤其脓肿狭长的患者,需要2支导管对冲引流。本组有2例患者应用了双管引流,分别置管,达到了对冲、充分引流的目的。术后患者变换体位对复杂脓肿是有益处的,术后及时、规律的冲洗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引流液体的量,制定影像复查的时间,从而决定拔管的时间。

应用直接穿刺型猪尾巴导管组引流时需要注意的是:①该类型导管侧孔较多,最远侧有一个固定线孔,孔距尖端约6cm。对于相对位置较浅的脓肿,如果针芯退出过快,会导致操作区溢液较多,同时造成侧孔(和线孔)不能完全置于脓腔内。应该与针尖达到脓腔中心点后,逐渐退出针芯,同时匀速推进导管。针芯退出后,旋塞封堵导管,跟据CT扫描情况,决定是否固定导管。②腹壁弹性较大,当面临穿刺导管组进入腹腔困难、病人痛感明显,且张力较大时,突然突破,难以控制进针速度和深度,此时应运用尖刀片适当剔开腱鞘的前层[7],以减低穿刺导管组前方阻力,顺利达到脓肿中心位置。

参考文献

[1]叶建明.腹腔脓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4):.

[2]胡效坤,张福君.CT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3]黎介寿.肠外瘘[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76.

[4]HannaRW,DahniyaMH.Percntaneouecatbeterdrainageindrug-resistantliverabsesess[J].TropMedIntHealth,,5(8):.

[5]陈敏,马宽生,黄小兰,等.B超引导下经皮置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治疗腹腔脓肿52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31,(6):.

[6]邵成伟,田建明,左长京,等.CT引导置管引流治疗单发性腹膜后脓肿[J].介入放射学杂志,,16(12):.

[7]阮嘉后,胡泽民,何坤,等.经皮肾镜穿刺用微创扩张引流套件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学报,,22(16):68.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zd/8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