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女人好,天下安。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是世界的源头,有了好的女人,才会有好的母亲,有了好的母亲才会养育出好的儿孙,有了千千万万的好儿孙,才会有天下万世的太平。
女人的一生,因为自身的生理特点,在经、带、胎、产等方面,或多或少身体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有90%以上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我国每年有20万女性死于各类妇科病,全国每年有万左右问题儿童、残障儿童的出生都跟母亲的妇科病有着直接的关联。
现实中,女人的病往往要比男人复杂得多,药王孙思邈就曾说过:“很多医生,宁治十男,不治一女”。但是女人的疾病比起男人来讲,也有简易的一面,因为女人自身就自带一个“晴雨表”,通过对它的监测,不仅可以轻松推断出内部脏腑的状况,而且能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引起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性冷淡、内分泌失调、容颜憔悴,甚至更年期提前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对女性来说,月经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虽然经常“见面”,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它。女人一生会经历多次月经,每次2-8天不等。如此算下来,女人一生的1/10都在和生理期纠缠不清。而月经状况又在一定程度上透露某些健康信号,是女性身体的“晴雨表”,难怪金代医学大家张子和说: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古人一般都会在女孩月经初潮之后给她行“笄礼”,就是因为月经的到来标志着女人开始走向成熟。尽管每个月的那几天让女人感觉很麻烦,但月经对于女人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女人来说,可以不结婚、不怀孕、不生育,但绝对不能不来月经。否则只能说明这个女人的身体出了问题。一个女人只要还有月经,就说明你还年轻,一旦没有了,或是被摘掉了子宫,就说明你已经在衰老了。因为女人之所以比男人长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有子宫,有月经,多了一个排毒通道,这是最重要的。
就算女人来月经了,也有不少的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月经来之前小腹隐隐作痛,有的甚至痛不欲生,还有一些是来月经时腰酸的直不起来,或者经量很少、每次只来一点点,有时月经量很大、淋漓不尽等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认识几种常见的症状。
1
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的女性一般还会伴随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干燥等症状,绝大多数可能是由血虚和血瘀引起的。导致血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脏腑失养,另一个是血不载气。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肝相当于一个血库,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月经也会正常。如果血库枯竭,或是肝失疏泄,经量就会少,有些女性在生气后月经往往会变得没有规律,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就是血不载气。气自己不能行,它要依附于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血。如果血虚,气就无可依附。所以血虚也常常伴有气虚,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等气虚症状。月经过少不可忽视,否则可能会导致闭经。
2
月经过多
气不摄血,月经如“脱缰野马”正常人的月经周期是28天,而不是30天,正负不超过一天为正常。有些人月经每月提前,而且量很大,这是气虚的标志。气为血之帅,气血之所以能在经脉中沿着特定的路线前进,全都在于气的摄作用。
如果气虚,气不摄血,血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月经时出血量都会很大,日期也经常提前。这种情况下去看西医,他们一般束手无策。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调理,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甚至还会造成崩漏。此外,这对下一代也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如果母亲气血虚,那么这种体质也会遗传给孩子。
3
崩漏
现在叫功能性子宫出血。就是例假稀稀拉拉的来,一来十多天不走,然后隔六,七天又来了。这症状就是肝脏引起的。红楼梦里的凤姐就是这样的,知道危害了吧。
4
痛经
每次月经的时候是女性身体最亏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血气正在排出来,身体最弱。如果这时候穿得少,寒气就会进入体内凝固在血液中,特别是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饮,这时的寒气就特别容易聚集在我们的胃当中,中医里讲胃乃髓骨生化之源,如果我们的造血源头被寒了,那么血液就会凝结,从而造成痛经。
加上现在食用各种寒凉,空调冰箱大量使用,很多女孩子初潮之后就痛经。
5
子宫肌瘤
如果是血寒了,月经时子宫膜脱落过程中就会有一点脱落不下来,这样每次脱落就会留一点,通过一点一点的积攒,最后就成了一个瘤。还有多发性子宫肌瘤,因为寒在我们的身体里是随着血液运行,当原来的那个点到了一定的厚度,那个地方的子宫膜又可以脱落了,这时候寒走到另一个地方,又开始有新的点脱落不了,形成多发性子宫肌瘤。
6
卵巢囊肿
如果生完孩子后还长期痛经,那子宫肌瘤是跑不了的,高达95%。还有5%的女性就是在来例假的时候会生气。特别是前三天,如果你这时候生气,本来新的膜要出来,现在出不来了,它就会封闭在子宫壁里,也就是肝气淤结,肌瘤就在子宫壁里形成。子宫肌瘤患者很多都会割掉它,割完了更可怕,卵巢囊肿就出来了。
因为卵巢是与肝脏相通的,大家都知道肝脏是解毒的,男性排毒走胆囊,女性走月经,等闭经以后才再走胆囊。所以说女性寿命为什么比男性长,女性毒素从肝脏直接往下走,而男性却要往上走消化道通过肠排出去。如果月经没有了,或者卵巢被割掉了,就意味排毒通道没有了,这时候脸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出来。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艾灸治疗方妇科病看起来难治,其实用艾灸治疗妇科病简单又有效!下面一同来了解了解。
治疗盆腔炎、盆腔积液、附件炎常规取穴: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治宫颈炎的艾灸验方艾灸选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天,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3个疗程。
治盆腔炎的艾灸验方艾灸选穴:三阴交、阿是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月经不调的艾灸疗法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贪凉(要风度不要温度)专家分析: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用艾灸仪五穴同灸。
时间:关元子宫不得低于40分钟,内关、涌泉各20-3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用温和灸,用艾灸仪同灸。
时间:归来不低于2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35分钟,三阴交20分钟。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时间:用温和灸,用艾灸仪同灸。关元、八髎穴艾灸3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20分钟。
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时间:关元、命门各30分钟。肩井、太冲各20分钟。
月经过少,常由久病失血或产后耗伤精血,或脾虚营血虚少;或先天不足、多产房劳耗伤肾精,肾虚冲任未充;或月经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冷,血为寒凝;精神抑郁,情志不畅,气滞血郁等引起。月经量过多、过少都不正常,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以上情况分了四个不同的症形,供参考治疗。
其实除了治疗是另一方面,还要调整好心态,有正常的生活规律,解除精神压力。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寒冷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保持情绪稳定和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艾灸治疗白带阴部瘙痒艾灸取穴: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肝胆湿热者加太冲、行间、阴陵泉,脾虚湿盛者加丰隆、脾俞、中脘、小肠俞,阴虚湿热者加肾俞、太溪、丰隆、行间。
方法:
1.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灸仪温和灸每次选用5-6个穴位,每穴每次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一次,五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治疗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属于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
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
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及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艾灸取穴:百会、神阙、子宫、三阴交等穴位。百会可以艾条悬灸,每次艾灸10分钟,每天一次。其余穴位可以用艾灸仪同时灸,这样治疗就比较方便了。三阴交开始可以每天一次,5天后,可以隔天一次。
艾灸止妇女血崩的方法血崩是中医的名称,是形容月经过多或非时而下,像河流决堤,崩泻而下,凡功能性子宫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等妇科疾病均可出现这一症状。
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
治疗月经过多的方法虽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血崩有一定效果,副作用也小,但吃汤药既费时,又麻烦。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既简便易行,效果又明显。
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左右各一。艾灸悬灸或艾灸仪灸,艾条悬灸15-20分钟(先灸一侧,再灸另侧),艾灸仪灸25~30分钟,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
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使疗效更为巩固。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心情也随之开朗,经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艾灸隐白穴为什么能止血崩呢?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脏腑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调养冲任,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病情危急时,医院。
关元: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可以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施灸,每次灸25-30分钟。期间根据自己的感知程度调整温度和时间。
子宫:在下腹部,中极旁开3寸。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归来: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距前正中线2寸。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归来和子宫属于临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宫穴的时候就免不了灸到归来,这样就可以用艾绒片同时贴住两个穴,艾灸20-30分钟。
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可以用艾灸仪同时灸,比较节省时间。每穴艾灸10分钟。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在中医界一提到中医妇科,不得不提《傅青主女科》,它是中医女科集大成之作。这本书简明扼要、但却十分的实用,开创了中医妇科的新局面,对后世影响巨大,因此其作者傅青主也有“明清医圣”之誉。
傅青主先生在书中写到:妇科调经尤难,盖经调则无病,经不调则百病丛生,认为,妇科中调经是最难的,但是,如果调好了,女人就能健健康康无病一身轻,如果调不好,就会成为女人身上的百病之源。并强调,女人月经不调要分型分治,不可一概而论。在书中,傅青主将月经不调分为7型,并各加论述,对应七方,“用之无不效”,被世人称为“调经圣手”。
傅青主女科对月经不调的分型具体为:
1、月经期提前且量多:月经长期提前,经血量多,常伴随腰腹疼痛
2、月经期提前且量少:经期提前,经血量少,平时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经前常便秘
3、月经期推后:来月经时间经常往后推迟,经血颜色发黑夹杂血块,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常出现脱发白发、腰酸、小腹坠胀、睡眠质量差
4、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周期紊乱,时而提前时而推后,失眠、健忘、胸胁疼痛、情绪压抑、烦躁易怒
5、行经前腹痛:来月经前几天就开始疼痛,经血中有紫黑色血块,容易上火、便秘、唇色发黑,容易出现月经性牙痛
6、行经后腹痛:月经开始以后腹痛,月经量少,月经淋漓不尽、经血偶尔夹杂血块
7、停经、闭经、提前绝经:常见于更年期或假性更年期及卵巢早衰的女性
针对月经周期紊乱,即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推后而量少,是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者,是血寒而有余,一个是不足,一个是有余,是有区别。但是“然血既出矣,则成不足”。也就是说,月经量少是不足,但月经量大,出血多了,最后还是不足,辩症结果是一致的,
经期可以艾灸吗?经期可不可以艾灸是因人而异的,经期有些人量比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如果此时艾灸活血化瘀,会导致经量更大,所以经量大的伙伴在这期间最好不要艾灸。
如果经量比较少,经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着艾灸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且排出体内的寒湿瘀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所以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肯定的说经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说经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据你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可以帮助体内排出陈年的毒素垃圾、血块等等。
爱家人首先爱自己
白癜风怎样能治好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