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学领域,存在一套广泛认可的影像学评价标准,用于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
这套标准涵盖了多种疗效评价等级,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进步,如多层螺旋CT和MRI的广泛应用,原有的评价标准RECIST1.0在某些方面显得不够明确。因此,在年,RECIST合作组织对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RECIST1.1版本。这一新版本的制定是基于对例患者的大数据分析结果。
RECIST1.1标准在评估疾病稳定性、肿瘤进展以及疾病进展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综合考虑了靶区和非靶病灶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考虑到了新病灶的出现。此外,RECIST1.1还对不可测量病灶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大小低于特定阈值的病灶、骨病灶、膀胱胆囊病灶、脑脊膜病灶以及胸腹腔/心包/盆腔积液等。
在进行基线评估时,肿瘤病灶和淋巴结被分为可测量和不可测量两类。评估过程中,会选择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病灶作为靶病灶,总数不超过5个,且每个器官不超过2个。靶病灶的评价是基于其最长直径的测量结果。非靶病灶虽然无需进行测量,但需要在基线评估时进行记录。所有的肿瘤病灶大小基线评定都应在治疗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完成,通常是在治疗开始前的28天内。
除了对靶病灶的反应进行评价外,RECIST1.1还考虑了非靶病灶的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新病灶,从而进行总体反应评价。
以上信息主要参考了相关医学文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