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涨价谁之过
如果早饭茶叶蛋涨价,归咎于鸡饲料价格上涨看似顺理成章。但是,如此简单的逻辑却不足以解释当前全球食品普遍涨价的深层缘由。随着市场自由化加重,全球食品价格不但由生产成本、食粮收获等传统因素决定,还受非农产品市场走势的影响。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很多国际机构分析认为,今年全球食品涨价范围广、幅度大,突显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食粮安全问题。如今,早饭茶叶蛋卖得更贵,也许不但由于饲料涨价,乃至可能与中东产油地区的动荡局势有关。
涨声遍及世界各国
全球范围内的食品涨价并不是没有先例,但今年的价格上扬却独有特点,不管涨价品种还是波及范围都罕见的全面。
1墨西哥妇女正在商店购买玉米饼。玉米饼是墨西哥人不可或缺的食品,价格上涨给一些低收入家庭带来影响。
粮农组织刊物《食粮展望报告》11月发表文章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在今年9月到达172点,比去年增长37。在2006年,同一指数只比前一年增长6。
今年涨价的不只几种主要农产品,而是包括几近所有主要食品和饲料。所有农产品中,奶制品涨价幅度最大,涨价最多达2倍。粮食作物中,小麦、玉米、大麦和大米的价格见涨,比2005年价格高出近30,畜肉涨幅仅次于此。
对这轮食品涨价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评论认为,世界罕见地共同为此耽忧。粮农组织说:“世界罕见地如此广泛地共同为食品价格耽忧。”
食品涨价,发展中国家消费者遭到冲击最大。在印度,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46由食品价格构成,而在美国只有14。
即便如此,发达国白癜风治疗时间家也难以逃过这轮食品涨价。在美国,橙汁比一年前贵了四分之一,鸡蛋贵了五分之一。在意大利,罗马和米兰消费者在10月走上街头,抗议涨价。
食品涨价不但意味着人们吃得少了,还可能加重贫困地区的饥荒。联合国世界食粮署履行干事乔塞特·希兰正告,由于食品价格延续上涨,“全球最脆弱的人群正被逐出食品市场,他们收入的60都用于购买食品。”
食粮供不应求是本源
供不应求是造成商品涨价的直接缘由,今年全球食品涨价也不例外,其中食粮供不应求是本源。
粮农组织报告,受今年气候影响,世界小麦减产,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澳大利亚是主要小麦出口国之一,今年遭受罕见旱灾,严重减产。同时,由于政府减少对食粮市场干预,近年来国际食粮储备减少,难以在收获不好的年头缓冲供需矛盾。
由于国际白癜风治疗费用市场对食粮的需求增长过快,即便食粮连年增长也难以实现供给平衡。
国际谷物理事会预计,今年全球谷物产出将增长至16.6亿吨,创下历史记录,高于去年15.69亿吨的产量,但依然没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过去3年内,谷物需求持续增长,今年的需求总量预计为16.8亿吨。
对食粮需求的增长,源于世界人口增长,也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关。愈来愈多贫困人口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延续改良膳食结构。随着人们饭桌上出现更多肉类、蛋类和奶制品,以谷物为原材料的饲料需求增加。这加重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令谷物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推高其他食品价格。
油价高启难辞其咎
食品价格上扬之际,国际市场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油价上涨。这两类商品看似毫无关联,但同时涨价绝非偶然。
就生产成本而言,高油价是食品涨价的“始作俑者”。由于石油涨价,以石油为燃料的加工、运输业费用提高,从而抬高食品生产成本。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全球的食粮运输费用上涨幅度超过80。
高油价不但加重食品运输成本,还改变食品贸易模式。为勤俭运输费用,愈来愈多食粮购买方会选择从邻近地区进口。这样的贸易模式缩减了交易成本,但不利于全球市场融会,可能恶化局部地区的食品涨价局势。
油价与食品价格的深层关联不但在于能源短缺,还在于环保需求。随着可替换石油的生物燃料加大运用,愈来愈多食粮被用于生产燃料。
在高油价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两重压力下,很多国家政府鼓励生产以乙醇为主的生物燃料。粮农组织报告说,在这样的趋势下,甘蔗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市场需求在扩大。
生物燃料成为“推手”
如今美国玉米产量的20用于乙醇生产,比2000年生产乙醇消耗的总量多2倍。除美国以外,全球还有40个国家政府鼓励生产生物燃料。
在油价低廉的20世纪90年代,生物燃料的概念还没有普及。投资银行高盛团体研究显示,当时市场谷物需求每一年增长不超过1.2,但近年来每一年增长为1.4。高盛团体预计,未来10年内,谷物需求将保持每一年1.9的速度增长。
为生产生物燃料,很多国家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更多甘蔗、玉米等作物,在土地使用、财政等方面予以补贴。即便如此,也不见得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英国周刊《经济学家》调查预计,直到2009年,全球玉米供应才能大体满足市场需求。
当很多农民加大种植玉米等作物时,全球可供种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在减少,包括大豆、小麦等作物因此减产。这样一来,即便全球玉米实现供需平衡,其他农作物依然供不应求,继而带动新一轮食品涨价。
更糟的是,与全球能源需求相比,生物燃料当前的产量不过无济于事,不但不能令油价下跌,其价格却随着油价一起上涨。以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的项目赢利很多,因此引发争议。
联合国取得食粮权利专家让·齐格勒认为,与生产生物燃料相比,保证粮食安全更重要。他号令全球暂停生物燃料项目5年,称这类用农作物替换石油的行动是“违背人性的犯法。”
食品价格直接关系到大众的日常生活。
各国涨价面面观
美国:价格快速上冲
近来美国食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波士顿一些消费者反应某些食品价格已比去年夏天高出三成。
今年上半年美国食品价格的涨幅超过了去年全年。美国劳工部表示,这意味着今年食品价格的年涨幅可能到达1980年以来最高点。
在美国中部地区,越冬小麦的减产致使饼干和面包价格升高。一些地区的肉类价格提高了15,部份缘由是亚拉巴马等地的旱灾致使牲口出栏率下降。牛奶价格也在上涨,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增加,而新西兰等牛奶出口国无力提高产量,澳大利亚则忍耐着卑劣的干旱。
英国:大小餐馆调价
由于遭到土豆和豌豆等食品短缺的影响,英国国内大小饭店和餐馆近几个月普遍开始上调菜单价格,以炸鱼薯条为代表的传统外卖食品价格上涨明显,“英国突然遭受了一场食品价格通货膨胀”,英国媒体如此形容。
食品行业的专家宣称,一方面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本钱不断提高,这共同推动食品价格上涨。英国牛奶、蔬菜和其他食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洪水致使大量农作物受灾。考虑到饲料作物的价格因素,肉类食品也都涨价。
意大利:闹“罢面”风波
意大利面在意大利人餐桌上的重要性,就像中国的米饭一样,几近餐餐必不可少。由于小麦价格延续走高,意大利食品商近一段时间内不断提高意大利面价格,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意大利多家民间消费者维权组织9月13日发起全国性抗议活动,提议“罢买”意大利面一天。意大利消费者维权组织倡议,消费者不要购买意大利面。一些组织还许诺为“罢买者”免费提供面条。
消费者维权人士还走上罗马、米兰、巴勒莫等意大利主要城市的街头,举行游行抗议。抗议者高举黄色横幅,横幅上标明飙升的意大利面价格。
日本:日清预告涨价
高油价在日本依然引发包括食品价格在内的物价上涨,由于生产食品所用的化肥价格与运输费用都与油价息息相关。由于面粉价格上涨,日本主要方便面厂商日清食品公司最近宣布,将从明年1月起上调产品价格7到11。这是日清食品公司17年来首次涨价。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