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痧,痧是离经之血。什么是离经之血,这得从中医阴阳,气血,经络等等一一道来。
经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当血不在经脉中循行就是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是失去了气的血,是没有生命力的血,是废用的血,因为已经丧失了血液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经络就好比河道,气血就好比河流,流水所过会因地势的高低和地形的软硬,而形成蜿蜒的河流。随着河流的迂回发展,流水天长日久的不断冲刷侵蚀河床周围的泥沙,遇到坚硬的石头就绕过,遇到烂软的泥沙就冲掉,河流就会越来越弯曲,相邻的两个弯曲的河道就会不断靠拢,形成很窄的“地峡”。在河流的附近,常常有很多湖泊或水塘存在。这些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地壳运动形成塌陷、自然的侵蚀堆积、人为的构建等等,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地,这些凹陷之处就会蓄水,变成湖泊或水塘。如果形成的湖泊或水塘比较小,相对就比较稳定,不太会直接破坏自然环境。但是由于蓄水量过小,循环就会很差甚至无法循环,成为死水一潭。
死水会怎样呢?我们在自然界看到那些比较小的水塘,由于缺乏循环,加上自然人畜的排污,植物的腐烂,日晒雨淋等等原因,水质就会变臭,成为污水坑,这就会影响到自然环境。但蓄水量过大就像形成的堰塞湖往往是在水流的中间形成,它会逐渐变大,而且极不稳定,一旦崩溃就会严重影响自然环境,这就有点像人体里的血栓,栓塞到一定程度成为溢血。
援物比类,人体里的气血,有一些现象,很类似自然形成的湖泊或者水塘,在中医叫”离经之血”。所谓离经,就是堆积在哪里不再参与经脉的循环,也就是淤血,《黄帝内经》对淤血的病因主要分为大致7类:
1:外感所致,外感六淫之邪皆可致淤,尤以寒邪更为多见。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则不通。
2:外伤致淤:外伤常是发生淤血的重要因素。《灵枢贼风》:“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
3:情志致淤:情志所伤可致腹脏功能,阴阳气血失于条达,而形成气血逆乱,气滞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行气绝,而血箢于上”."内伤于忧虑......凝血蕴里而不散......则血气凝结”。
4:出血致淤:《灵枢白病始生》“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于血相传,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素问调经论》“孙络外溢,则有留血。”离经止血,或排于体外可视,或存于体腔,或停滞肌肤,无论何种总有血液滞留停积成淤。另外对出血治疗,常因为止血不当而使脉道之血停积于内,这也是致淤之因。
5;饮食致淤:《素问五脏生成论》“是故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素问生气通天论》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偏食五味而伤血脉,影响血行而为淤血。
6:久病所致:《素问痹论》“病久如深,荣为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五脏的各种慢性病都可以导致腹脏功能降低,阴阳气血失调,使血行滞涩而产生淤血的病变。
7:年老多淤血:《灵枢营卫生气》指出年老之人,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血动无力,亦常致淤症。
一个人生病,以及身体不适,主要是气滞血瘀,由于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阴阳不平衡,而导致身体内循环差,或者循环效率不高而致。中医治疗,通过中医治疗方式:针灸,拔罐,放血,刮痧,施灸,给药,在于疏通经络,营卫调和,从而治愈身体。
如何寻找淤血放血的诀窍只要我看到患者,就能准确无误地观察出此人哪个部位有瘀血,不必利用任何机械或仪器,只通过视觉和手的触觉就能判断。
不懂泻血疗法原理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人是看不见体内隐藏瘀血的,可又如何知道瘀血在哪里呢?实际上懂得了人体的原理,又懂得了瘀血障碍所引起的症状,就能知道瘀血在何处了。
血液循环不畅的直接原因是瘀血堵塞了血管,反过来,凡是有瘀血的部位,血液就不通畅。对于血液循环不通畅而产生的现象,只要从反面进行推理,就能获悉瘀血的部位。
因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的现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局部发凉◎局部皮肤发黑◎毛孔粗大◎皮肤僵硬◎局部长出较多的小疙瘩或黑斑,老年斑等,◎局部潮湿◎身上的汗毛特别浓密
这些现象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么下面对这些现象作一下详细的解释:
◎局部发凉:
血管被堵塞,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所以此部位会发凉。
◎局部皮肤发黑:
正常条件下细胞的寿命是45天。那么皮肤发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老化的细胞过于集中造成的。 ◎身上的汗毛特别黑浓密:
此内容请参考头痛与脱发篇。
医术是无止境的,自然界是有内在规律的。人类既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不能超越自然规律。对前面讲解的这些内容,只要进行简单的思考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上面提到的各种症状,从反面进行推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保证血液循环畅通,这些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了人类生命延续的道理,就能够通过观察血色,温度,僵硬等状态,寻找到人体内瘀血的部位。而且还能够了解到人体内各种脏器的健康状态。
不论什么事在不了解的时候是很神奇的,知道了,就成为常识了。一般人认为,瘀血隐藏在人体内,苯酚毒性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