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顾建文、崔彦、强武德、贾付坤、李斌,解放军医院,整理

医院组织运营需要运营管理系统,医院的整体运行就会缺乏效率,增加了成本和消耗,患者者满意度。运营管理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系统层面的,即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一个是资源层面的,即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医院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威运营管理是企业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即财务、营销和运营。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运营管理应用广泛。,医院管理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个医疗管理,另一个就是运营管前者是医疗专业化的管理,后者则是运营专业化的管理。医院管理概念中,往往重视前者,忽视后者,而恰恰是后者极强的专医院医疗管理麵运营管理弱的不良局面。不能有效实施运营管理,就不能正确分析、医院运行效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四)工作效率(医院财务报表)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医院财务报表)

.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医院财务报表)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

(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5日内再住院率、3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

病出院后2周与月内再住院患者。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0编码: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0:I2-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0:J0.0,J.0,J2-J8(不包括J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0: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主要诊断ICD0:E0-E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0:E0-E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0:E0-E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

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0:E0-E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0: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0:K35.0,K35.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0: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0:N7-N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0:A40-A4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

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0编码为I0-I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

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

(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0: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0:Z5.0编码出院患者。

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0:Z5.20、Z5.03编码出院患者。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

标,了解住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分母:年龄≥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有以下十八类手术及ICD-9-CM-3编码。

.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5-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02、09,

80.50、5、59,8.00、0-08,8.30、3-39,8.62-66,84.60、6-69,03.0、03.-2、

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

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

5-42.56,42.58-42.59或42.6,42.6-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9-CM-3:5.23、24

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6.的出院患者。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36.0,36.

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

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2-06,02.0、02.-4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

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

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74.0,74.,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

.阴道分娩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72,73.0-73.2,73.4-73.9

(伴ICD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

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85.4的出院患者。

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32.4、32.5的出院患者。

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3.5-43.9的出院患者。

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8.4-48.6的出院患者。

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患者。

7.血管内修补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74

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患者。

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0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

8.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06.2-06.5

8.2喉癌联合根治术ICD9-CM-3:30.4

8.3肺叶切除术ICD9-CM-3:32.全肺切除术ICD9-CM-3:32.5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8.4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ICD9-CM-3: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ICD9-CM-3:42.5

8.5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43.6、43.7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43.5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

8.6肝叶切除术ICD9-CM-3:50.30

半肝切除术CM-3:50.肝段切除术CM-3:50.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CM-3:50.

8.7左半结肠切除术CM-3:45.右半结肠切除术CM-3:45.直肠前切除术CM-3:48.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48.50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

8.8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ICD9-CM-3:52.7

胰体尾切除术ICD9-CM-3:52.

8.9乳腺癌改良根治术ICD9-CM-3:85.4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ICD9-CM-3:85.

8.0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ICD9-CM-3:55.3

8.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

8.2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8.3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65.6

8.4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68.4

8.5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40.59

(三)麻醉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监测指标,了解麻醉诊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麻醉总例数/季/年

()全身麻醉例数/季/年。其中:体外循环例数/季/年。

(2)脊髓麻醉例数/季/年。

(3)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

()门诊患者例数/季/年。

(2)住院患者例数/季/年。其中:手术后镇痛/季/年。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复苏成功例数/季/年。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

(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

()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

()ASA-Ⅰ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2)ASA-Ⅱ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3)ASA-Ⅲ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4)ASA-Ⅳ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5)ASA-Ⅴ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四)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监测指标,了解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的总

体情况。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见表7-。

表7-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序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患者入院前已有压疮(主要诊断中有ICD0编码与名称)分子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总例次(季度)分母住院患者总例数(季度)..有一级压疮分子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一级压疮的例次(季度)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2有二级压疮分子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二级压疮的例次(季度)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3有三级压疮分子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三级压疮的例次(季度)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4有四级压疮分子患者入院前有一处或多处四级压疮的例次(季度)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5自家庭入住时有压疮的分子自家中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患者

..6

自养老院入

住时有压疮

自长期照护机构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分子

者人次

的患者

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医院

医院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7

转入时有压

疮的患者

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8

自其他来源

入住时有压

自其他来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分子

疮的病人

分母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

住院期间发生压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

发生一级压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一级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2

发生二级压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二级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3

发生三级压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三级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2.4

发生四级压疮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第四级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患者例数(季度)

.3

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

分子入住急性照护有一处或多处压疮的患者人次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3.骶尾椎骨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骶尾椎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2坐骨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坐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3股骨粗隆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股骨粗隆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4跟骨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跟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5足踝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足踝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6肩胛骨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肩胛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3.7枕骨处压疮发生率分子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枕骨处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人次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住院总床日数(季度)分母-2住院总床日数(季度)

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发生其他部位所有级数压疮的患者

人次

排除病例:

()住院日<5天的患者。

(2)皮肤、皮下组织、乳腺癌的患者。

(3)围产期(妊娠、分娩、产褥期)的患者。

(4)诊断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痪的患者。

(5)ICD0编码为脊柱裂或缺氧性脑损伤的患者。

(6)在手术室手术进行之前或当天有ICD9-CM-3手术/操作编码为清创术或带蒂移植术的患者。

(7)年龄≤8岁的所有出院患者。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见表7-2。

表7-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序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住院患者的跌倒与原因分子病历中有记录的跌倒数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住院人日数.因患者健康状况而造成跌倒比率分子因患者健康状况而造成跌倒事件数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2因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而造成跌倒分子因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而造成之跌倒事件数

比率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3

因环境中危险因子而造成跌倒比率

分子因环境中危险因子而造成跌倒事件数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4

因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比率

分子因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事件数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分子跌倒造成伤害事件数

2跌倒造成伤害程度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数

2.

跌倒伤害严重度级比率

分子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严重度级事件数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事件数

2.2

跌倒伤害严重度2级比率

分子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严重度2级事件数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事件数

2.3

跌倒伤害严重度3级比率

分子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严重度3级事件数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分母-2有记录的跌倒伤害事件数

分子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有记录跌倒患者数

3再次发生跌倒比率

分母-入院时评估属高风险患者例数

分母-2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有记录跌倒患者数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

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

()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出院情况为“死亡”的出院患者。分母:年龄≥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主要手术在入院后2天内进行或入院

类型为择期手术,有潜在可能导致死亡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

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肺炎排除病例:

)诊断为创伤的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3)肝胆系统和胰腺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主要诊断中或其他诊断中,入院时已存在)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酒精中毒或ICD0诊断编码为.0或.的患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排除病例:

)年龄≥90岁的患者。

2)新生儿患者。

3)入院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待排除病例。

4)入院时,已经出现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情况(主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诊断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有关肺栓塞的或产后产科肺栓塞患者。败血症排除病例:排除有合并下列情况的患者: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且主诊断为感染或败血症且患者住院天数≤

3天。休克/心脏骤停排除病例:

)诊断为出血、创伤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2)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3)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心脏骤停情况(主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或其他诊断为休克/心脏骤停,但在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5)与流产相关休克的患者。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排除的患者:

)入院时,已经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

2)诊断编码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

3)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4)诊断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2)手术后伤口裂开

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8岁的所有腹腔手术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腹部手术后裂开缝合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或当天作为第一个腹部手术进行的患者。

2)平均住院日<2天的患者。

3)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3)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出院患

者。

分母:年龄≥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患者。

2)下腔静脉中断术是唯一手术的患者。

3)下腔静脉中断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或当天进行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4)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且:

)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手术后出血或血肿。

2)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手术后控制出血或血肿引流的患者。分母:年龄≥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已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手术后出血或手术后血肿的患者。

2)唯一的手术是手术后出血控制或血肿清除的患者。

3)手术后出血控制或血肿清除在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进行的患者。

4)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5)手术后髋关节骨折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的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8岁,有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的所有外科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主要诊断ICD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或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髋关节骨折,但入院时已存在的患者。

2)只有髋关节骨折修复术一个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患者。

3)髋关节骨折修复术在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或当天进行的患者。

4)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和紊乱的患者。

5)主诊断(或其他诊断,但在入院时已经存在)为癫痫、昏厥、卒中、昏迷、心脏骤停、中毒、外伤、谵妄和其他神经病、或缺氧性脑损伤的患者。

6)任何诊断为转移癌、淋巴肿瘤或骨肿瘤或自残的患者。

7)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6)手术后生理与代谢紊乱分子:

)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的出院患者。

2)有急性肾衰竭(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的亚组)的出院患者必须伴随透析的手术/操作编码。分母:

)年龄≥8岁,有ICD9-CM-3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排除病例:

)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或慢性肾衰竭的患者。

2)急性肾衰竭,第一次手术进行之前进行了透析的患者。

3)诊断编码有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或其他昏迷(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编码亚组)且主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4)其他诊断编码有急性肾衰竭(生理性和代谢性紊乱编码亚组)且主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5)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7)手术后呼吸衰竭分子:

)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出院患者。

2)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有ICD9-CM-3再插管手术/操作编码的出院患者。

分母:

)年龄≥8岁,有ICD9-CM-3手术室编码的所有择期手术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排除病例:

)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2)ICD0诊断编码有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

3)气管切开术为唯一的手术室手术的患者。

4)气管切开术在第一次手术之前进行的患者。

5)颅面畸形且有喉或咽部手术或脸部手术/操作且诊断编码为颅面畸形。

6)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7)呼吸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8)循环系统疾病/紊乱的患者。

(8)手术后败血症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败血症的出院患者。分母:

)年龄≥8岁,有ICD9-CM-3手术与操作编码的所有择期手术外科出院患者。

2)入院类型记录为择期手术。排除病例:

)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败血症或感染情况的患者。

2)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癌症编码的患者。

3)妊娠、分娩、围产期的患者。

4)住院日<4天的患者。

4.产伤发生率

()产伤——新生儿

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生产伤害的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任意诊断编码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克)的患者。

2)任意诊断编码为骨骼发育不良的患者。

3)任意诊断编码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分母:所有活产儿(新生儿)

新生儿的定义-:

)ICD0编码为院内活产儿的患者。

2)入院类型为新生儿,入院时年龄为0天,ICD0诊断编码不为院外产婴的患者。新生儿的定义-2

)入院时年龄在0~28天(包括28天)之间的出院患者。

2)如果没有年龄的数据,入院类别为新生儿或ICD0诊断编码为院内活产儿,且入院年龄为0天。

(2)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3度或4度产科创伤的出院患者。

分母:任意手术/操作编码为器械辅助分娩的所有分娩出院患者。

(3)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3度或4度产科创伤的出院患者。

分母:所有阴道分娩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器械辅助分娩患者。

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分子:年龄≥8岁,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的出院患者。分母:所有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引发任何诊断的患者。

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分子:年龄≥8岁,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输血/输液反应的内外科出院患者。分母:所有接受过输血/输液的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已经存在(主诊断或其他诊断,入院时已存在)输血/输液反应的患者。

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分子:年龄≥8岁,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的内外科出院患者。

分母:年龄≥8岁,有ICD9-CM-3手术室手术编码的所有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入院时,主诊断ICD9-CM-3编码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或其他诊断为手术/操作过程中异物遗留的患者。

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分子:满足分母纳入和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0编码为52.的出院患者。分母:年龄≥8岁的所有出院患者。

排除病例:

)入院时,主要诊断ICD0编码为52.或其他诊断编码为52.的患者。

2)围产期(妊娠、分娩、产褥期)的患者。

3)诊断编码为胸部创伤或胸腔积液的患者。

4)ICD9-CM-3手术/操作编码为膈肌修复手术的患者。

5)有任何能显示进行了胸外科手术、肺或胸活检术或心脏手术的患者。

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分子:满足分母纳入与排除标准,任何其他诊断ICD9-CM-3编码显示手术/操作过程中发

生了意外切开、穿刺、穿孔或裂伤的出院患者。分母:年龄≥8岁的所有内外科出院患者。排除病例:

)主要诊断ICD0编码显示发生了技术问题(如:意外切开、穿刺、穿孔或裂伤)的患者。

2)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患者。

3)手术与操作编码ICD9-CM-3编码显示有脊柱手术的患者。

第三节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概述

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和横向

(医院之间)比较,采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某些医疗质量指征是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可用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

病种的选择原则:

?根据我国人群发病和患病情况、危害程度,对医疗资源消耗情况。

?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常见与多发疾病的诊疗过程(核心)质量。

?医院总体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管理状况。单病种过程质量指标的选择:

?以国内、外权威的指南为依托,专家具有共识。

?选择具有循证医学结论——经多中心、大样本论证推荐的类A、B级指标为重点的核心质量为指标。

?参考国际上目前在使用的核心质量指标。

?邀请本专业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讨论,医院实地临床试用与验证。医院试用中:

?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是提高医疗技术、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疗质量的变化趋势。

?是评价医师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及其合理性。

?是反映出全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

?医院评审中是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六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卫生部《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

()号文件,作为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年0月卫生部办公厅以卫办医政函

()号文件,发布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并规定“医院在完成上述病种每例诊疗后在十日内使用我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单病种质量控制系统”(http://www.cha.org.cn/quality)进行病例信息报送工作。”

对于每个病种的每一项指标的设置理由、指标类型、表达方面、信息采集范围、分子与分母、排除病例、信息分析流程图等内容,可详见《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2.0版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以下仅是指标设置理由的简述。

本指标医院,医院。

二、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AMI(ICD0I2.0-I2.3,I2.4,I2.9)

AMI-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禁忌证除外)的时间AMI-2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AMI-2.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或NSTEMI危险评分方法或NSTEMI危险分层。

AMI-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

MI患者。

AMI-3.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AMI-3.2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的PCI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90’)90分钟以内。

AMI-3.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AMI-4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

AMI-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AMI-6住院期间血脂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根据危险分层选择

他汀类降脂治疗(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AMI-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药物有明示。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原因有记录。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戒烟和饮食控制健康辅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AMI-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AMI-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

(二)急性心力衰竭(ICD0I05-I09,I-I3,I20-I25,伴I50)

HF-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心功能评估:实施NYHA心功能分级或6分钟步行试验。

HF-2医院后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HF-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HF-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及瓣膜病(包括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建议;实施控制危险因素的指导;

戒烟、戒酒、限盐、适量饮食、控制液体等宣教指导有记录。

HF-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HF-6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0J3-J5,J8.)

CAP-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判定是否符合住院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

指数PSI评分,或CURB-66评分)。

CAP-2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低氧血症是严重肺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吸氧可以降低低氧血症

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至少在住院前或住院24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或指脉血氧

仪检查。

CAP-3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危重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与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微生物学信息,帮助选择适当的抗菌药

物,降低患者病死率。

CAP-4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开始24小时抗菌药物选择要符合指南要求。CAP-5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首剂抗生素治疗争取在诊断肺炎后4小时内使用,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CAP-6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定义为: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对于这种患者,要重复病原学

(包括痰、胸水、支气管灌洗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和抗酸杆菌检查;或尿抗原检查;或双份血清抗体检查),审慎调整抗菌药物,并排除并发症或非感染因素。

CAP-7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要符合指南要求。

CAP-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吸烟的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要接受健康教育与咨询。

CAP-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CAP-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

(四)脑梗死STK(ICD0I63)

STK-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患者最佳接诊流程,是在医院急诊5分钟内获得,由神经内科专业医师或具有神经系统功能评估技能的急诊医师提供的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在医嘱下达后的45分钟内获得神经影像(头部CT)、临床实验室(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电解质)、ECG和胸部X线检查的结果,即患者在“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应小于60分钟。

STK-2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

医院发生缺血性卒中症状和出现卒中症状4.5小时/6小时以内的患者进行评估,无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急性期的例数,应考虑给予静推(IV)t-PA或尿激酶。

STK-3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时间。

所有无禁忌证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使用氯吡格雷)。STK-4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吞咽困难所致误吸是并发肺炎重要危险因素,在给予饮食、进食、口服药之前进行吞咽困难评

价。

STK-5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00mg/dl)

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STK-6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时间

住院的卒中患者应在住院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包括有TCD/CT灌注/MRA等项目,有助于提高诊疗质量。

STK-7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在入院2天后应给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STK-8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无禁忌证者都需进行康复评价与康复训练,是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手段。STK-9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如无禁忌证应继续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进行二级预防。

STK-0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房颤、金属瓣膜)无禁忌证的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不推

荐使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

STK-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对住院期间所有患者都需进行戒烟或者进行戒烟辅导;卒中教育与培训,控制危险因素,同样

还应包括来自家庭成员、陪护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STK-2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STK-3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

(五)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5-52)、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8.

54)

H/K-实施手术前关节功能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髋关节Harris、膝关节HSS评分是被广泛地用于髋、膝关节功能评价,评价术前与术后功

能情况。

H/K-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人工关节置换”属于外科无菌切口预防用药范围,规范

选择抗菌药物,术前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可于手术中给予第2剂,无并发感

染者术后96~20小时内停药。

H/K-3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时间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遵照《人工全髋、膝关节置换术D

VT方案》规范使用药物预防。

H/K-4手术输血量

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ml,评价手术操作出血与补充血液情况。H/K-5术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评价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实施与功能评定。

H/K-6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生理和代谢紊乱。

评价术前全身机体情况,是否因原有内科疾病治疗不及时,而增加术后康复的难度。

H/K-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为患者提供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前、术后与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H/K-8切口Ⅰ/

一类切口(无菌)手术应为Ⅰ/甲级愈合。

H/K-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缩短术前住院日、无并发症患者住院2天内出院。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H/K-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附件7-)

(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CABG-实施手术前风险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实施手术前风险评估与术前准备用药,以风险评分5分以上作为判定疑难复杂手术的标准。

CABG-2符合手术适应证与急症手术指征

根据手术前评价,确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适应证与急症手术指征。

CABG-3使用乳房内动脉选择搭桥的旁路血管是手术重要步骤,关系到手术重要质量,左乳房内动脉(左胸廓内动脉)

术后十年通畅率可达95%,应优先使用乳房内动脉,或是根据情况选用其他旁路血管。

CABG-4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属于外科无菌切口预防用药范

围,规范选择抗菌药物,术前小时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可于手术中给予第2剂,

无并发感染者术后96~20小时内停药。

CABG-5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的再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性出血或血肿再手术是手术质量的体现,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CABG-6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时间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及时治疗手术后并发症,同样是围术期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CABG-7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为患者提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前、术后与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CABG-8切口Ⅰ/甲级愈合一类切口(无菌)手术应为Ⅰ/甲级愈合。

CABG-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对于无术后并发症及其他伴随疾病的患者住院2天内出院。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CABG-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七)围术期预防感染(PIP)

PIP-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对象选择:适用~2项手术名称与ICD9-CM-3。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指标改善:比值提高。设置理由: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术

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和《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首选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用药。若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在病历中必须有充分说明理由与指征的记录。

分子:首选使用“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用药的病例数。分母:I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总数。

除外病例:

()在病历中的主要诊断与次要诊断为感染者。

(2)有记录明示手术前患者正处在使用非指定的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进程之中。

(3)临床医师认为有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禁忌证者。PIP-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使用对象选择:适用~2项手术名称与ICD9-CM-3。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值提高。设置理由: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小

时内开始使用,即是指抗菌药物进入手术患者体内的时间至手术切皮时间。若将万古霉素或喹诺酮类药物用于预防,则为手术前2小时。

分子:手术前小时内开始使用的例数。分母: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病例总数。除外病例:

()在病历中的主要诊断与次要诊断为感染者。

(2)有记录明示手术前患者正处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进程之中。

(3)临床医师认为有使用此类抗菌药物治疗的禁忌证者。

PIP-3手术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对象选择:适用~2项手术名称与ICD9-CM-3。指标类型:过程指标。

指标改善:比值提高。设置理由: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双侧

关节同时手术,或术中出血量超过毫升者,术中应追加剂,以维持血药浓度。公式一:

分子: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追加剂的例数。分母:所选范围内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例数。公式二:

分子:术中出血量超过毫升追加剂的例数。

分母:术中出血量超过毫升的例数。

PIP-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对象选择:适用~2项手术名称与ICD9-CM-3。

指标类型:过程指标。指标改善:比值提高。设置理由: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外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小

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心脏外科、脑外科、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术在手术结束后48

~72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未按要求停止使用,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早期有哪些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yf/87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