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下午16时,医院普通外科联合麻醉团队完成首例在腹腔镜下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实施保脾手术,不仅终止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同时顺利保留了患者脾脏,标志着我院在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脾是腹腔内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脾损伤(splenicrupture)约占腹部创伤的40%-50%,并伴有一定的病死率,尤其是合并多发伤或复合伤的患者。随着对脾脏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诊治方法的进步,脾损伤的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及个体化的特点,各类脾保留手术逐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3岁女性患者,以“外伤致上腹痛10小时”为主诉,急来我院就诊,查全腹CT示:脾脏形态及密度改变,考虑脾破裂出血,肝周、双侧结肠旁沟、部分小肠肠间隙及盆腔内积液并周围腹腔内渗出性改变,结合外伤史考虑创伤性脾破裂。
普外科紧急启动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并向科主任汇报患者病情。普外科陈怡主任查看患者伤情,考虑患者年龄小,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判断出血量缓慢,于是决定先进行腹腔镜探查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再决定是否保留脾脏。
全腹CT图
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大量血凝块及新鲜血液,发现脾脏下极脏面和膈面损伤,裂伤长约6.0cm,深度约1.0cm以上,创面活动性出血,清理腹腔积血约ml,初步诊断:1.创伤性脾破裂II级2.休克早期
术中腹腔探查、术中脾脏裂伤创面探查
术中经讨论决定尝试保脾,由普外科陈怡、薛孝斌、徐俊旨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腹腔镜操作技术,采取物理凝固止血法和生物胶粘合止血法,在血泊里利用吸引器和高频电刀,边吸引、边电凝止血,经过几轮激战止血,创面出血逐渐减少,最后有选择性地再次电凝止血后观察10分钟确定无出血后,生物胶喷洒脾脏裂伤电凝止血创面,结束手术。术后患者在医护精心护理下生命体征平稳,腹腔引流正常未见活动性出血。手术团队成功地为患者保住了脾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暂告一段落。
术中游离解剖、术中电凝止血
术后,患者在护理和外科医生的通力合作下,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不日即可出院。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使普外科在脾脏损伤诊治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对创伤性医院普通外科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及“损伤控制”的救治原则,以免因过度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而导致严重后果。外伤性脾破裂保留脾脏是对手术团队的技术挑战,手术团队术后要承担因出血二次手术风险,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巨大挑战。
随着我院普通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们也在大胆尝试腹腔镜脾保留性手术。其优点在于:避免开腹手术中对脾脏的搬动和探查加重脾脏损伤;放大的视野有助于探查及诊断,能清晰显示脾上极和脾门处血管分支,便于进行保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文字:徐俊旨编辑:衡鑫审核:李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