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你治病除不了根,是因为这个中医原理,你没搞清这个原理是什么,就是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原理,中医所说的人之三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器官、能量和信息。
器官,也就是我们这副肉身的各个零件,现代医学已经琢磨得很深很透了。然而很可悲的是,现代医学把身体琢磨得如此之透彻,却依旧对大量的疾病无可奈何,是因为现代医学只仅仅研究了肉身,研究了器官,而没有研究能量和信息。人的器官,不过就是肉做的一些器具而已,和我们常见的器具相比,这肉做的器具更为精密而已。我们的心肝脾肺肾、头颅胳膊大腿腰,和我们家里用的桌子板凳床、铁锅砧板煤气灶,和汽车的轮胎刹车方向盘什么的都一样,不过是人的心肝脾肺肾等零件给叫做器官,制作的材料和工艺,目前人类没办法掌握而已。人类所用的任何工具器具机器,其实都是有一定的寿命的,不过是有的寿命长一些,有的寿命短一些而已。同样,人类使用的任何工具器具和机器,也常常会有大大短于预期寿命的情况,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那么决定一个工具的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
就拿汽车为例,能够决定汽车使用寿命的因素其实是很多的。比如,使用频度,一台一年开10万公里的车和一台一年开1万公里的车,谁的使用寿命会更长?这个其实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又比如,一台车基本跑高速,一台车基本在城里开,尽管每年里程都差不多,谁会更容易坏呢?又或者一台车基本在工地上使用,每天都在坑洼的路上走,每天都在灰尘和泥浆的环境里工作,哪个车的会更耐用呢?现代医学相当于不去问车子的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使用环境等各种因素,只盯着车子的故障一个劲地换零件。中医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让身体坏掉的原因,然后阻断这个原因。这个原因其实就像一双还没到破的时候就破掉一样,基本就是使用不当造成的,除了环境因素,就是使用这个身体的那个力量或者是那个能量和这个躯体不匹配造成的。这个就是精和气的关系。身体创造了能量,能量反过来驱动身体,身体可能产生不足的或者过量的能量,能量呢也可能和身体不匹配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传统中医对身体的判断分为八纲辨证,辨阴阳、辨虚实、辨寒热、辨表里。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虚症和实症。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自己哪里虚?很多人知道自己这里虚哪里虚,也多在交流这样补、那样补。
可对于错综复杂的身体,究竟怎么虚怎么实?
什么是虚症?
就是指人体正气不足的症候,人体会出现两个方面的下降:一是生理机能减退,二是抗病能力变弱。大体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什么是实症?
所谓实症,是相对于虚症来说的。所以也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身体某方面“虚”了以后,会导致内部机能障碍引起的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内病滋生。如急性热病高热、口渴、烦躁、谵语、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舌质苍老、苔黄干燥等。二是身体虚了以后,外部病邪趁机侵犯身体,导致人体中“外毒”,所“邪气盛则实”。所以,在养生方面,首先应该解决的是“虚”,身体不虚了,别管内病还是外病,谁也奈何不了我。其次,在疾病康复方面,首先解决的仍然是“虚”,身体强壮了,内魔和外魔才会通通被赶走。所谓阴,就像人在晚上,身体温度下降。如果阴虚,身体不能“藏阳”或“抑阳”,就会“发热”。
所谓阳,就像人在白天,身体温度上升。如果阳虚,身体不能“升阳”或“抑阴”,就会“发冷”。血滋养人体就像养花,血虚就像花儿缺水,就会干枯凋谢,“发燥”。
所谓气虚就是人体有化学反应到物理变化的转变机制出现问题。
中医学认为气、血、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或者同时出现,也就是说,许多症状不仅见于一个症形,还可见于许多症形当中,需要和其它症状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因此,我们还要再结合各种虚症的具体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虚症分为几种呢?
分为四种: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却通俗易懂地告诉了我们所谓虚症的典型表现。一,气虚症
这里的“气”,主要是指器官的功能和生理转化的能力。肺气虚者:
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冒。这个“气”虚,一是指肺功能(下降),二是指血转化为气(卫气)慢或少。咳嗽不能全力,不能快速地咳痰完毕达到自愈。易得感冒,就是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身体伤害身体。这样的虚,补发就是“以清为补”,清肺化痰的食物加上前胸后背肺区刮痧拔罐清瘀,肺活量增加了,纳氧量增加了,肺率加快了,气血转化也就加快了。心气虚者
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这个心“气”,就是指的心脏跳动的快慢,心率缓慢,脉搏无力,远端供血就会不足,表现就是苍白、健忘等,心烧就是冠心病的典型表现,严重者伴随打嗝。这样的补法,就是疏通冠状动脉,引血给心脏补血。编辑新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