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
很可能出现这样一个现象:
宝宝拉便便的次数多了
还拉不出成形的便便
沱沱的,糊糊的
1
拉肚子不怕,最怕拉脱水!
面对拉肚子的宝宝,对家长提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拉肚子不怕,怕的是拉脱水了。
今天,我们来聊聊小儿腹泻病,中医之称为“泄泻病”,是由多种外感、内伤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在6个月~2岁婴幼儿中,小儿腹泻发病率高。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阳虚,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
小儿腹泻可轻可重,重者会因过度脱水而出现危急重症。年龄越小,越容易因腹泻严重而出现脱水症状。如腹泻的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哭时无泪,皮肤弹性差,小便少等情况,则应及时就医。
2
现在正值秋季腹泻高峰期
小儿腹泻病因多种多样,小编带大家着重谈谈家长比较熟悉的秋季腹泻。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症状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样便,无粘液及脓血,起病急,初期多数伴有发热及呕吐。
一般每日排便5~10次,严重可每日超过20次,多数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
很多家长在问,有必要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吗?
其实,在去卫生院方便、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能接种就接种,这个答案同样适用于其他二类疫苗,毕竟多一份免疫就多一份保障。除非您觉得孩子接种疫苗带来的困难,多于疾病发生后带来的困难。
3
宝宝腹泻,还要提防这4种情况!
除了轮状病毒,生活中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能够造成宝宝腹泻。根据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大致分为以下4个类型——
伤食泻
暴饮暴食后积食导致的腹泻是小儿较为常见。表现为大便溏稀,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大便酸臭,嗳气酸腐、口臭、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等。
风寒泻
因外感风寒引起,表现为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苔白腻。
湿热泻
小儿感受湿热、暑热等秽浊之气后,致使湿热之邪蕴于肠胃而致泄泻。表现为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或见少许黏液,腹部时感疼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发热或不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脾虚泻
小儿先天不足或后天养护失当,导致脾胃虚弱,胃肠腐熟功能减弱,此类腹泻易反复发作。表现为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见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4
简单的食疗方,家长们快学起来!
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交给中医师,家长可以为腹泻宝宝做些什么呢?这里就推荐3个制作简单且口感尚佳的食疗方给各位家长。
苹果泥
将苹果洗净,用开水烫5分钟。取出剥皮,然后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给患儿食用。亦可将苹果去皮切沫煮汤,取汤服用。起到助消化、收敛止泻的作用。
山药莲子粥
莲子肉、山药、大米适量,分别洗净。莲子去心(用温水先泡3小时),和山药先加水煮15~20分钟,再加入大米熬成粥,趁热服用。起到健脾理胃、止泻的作用。
乌梅汤
乌梅10克煮水ml,大火烧开,改文火煮20分钟,取水服用。起到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的作用。
5
日常预防与调护
避风寒
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家长应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腹部受凉,以防外邪入侵而发生泄泻。
调饮食
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不洁,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则易损伤脾胃,发生泄泻。
慎起居
做到起居有时,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预防传染病,如轮状病毒感染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乳具食具要卫生,以防病从口入,发生泄泻。
畅情志
加强户外活动,保证宝宝心情愉悦,身心健康成长,以免忧思伤脾,脾虚则发生泄泻。
这些知识点
宝爸宝妈们学会了吗?
没学会的宝爸宝妈们怎么办呢?
新会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理疗科
将帮助大家为宝宝
健康成长保健护航
咨询
诊疗范围
妇科常见疾病如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减退、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孕、产后病、体质调理等中西医结合诊疗。
儿科常见疾病如小儿感冒、咳嗽、泄泻、厌食、遗尿、夜啼、积食等中西医结合诊疗。儿童体质调理、中医保健等。
运用针灸、推拿、耳针、放血、埋针等中医适宜技术结合中医药诊疗各类痛症、妇科内分泌等各科疑难杂症
希望宝宝们能健康成长
往期推荐
子宫都切除了,还需要做宫颈癌筛查吗?活动报名一起学习科学带娃经验,抓住孩子生长发育“黄金期”
盆腔积液是有炎症吗?到底需不需要治疗?江门市第二届会阴伤口缝合比赛,我院喜获医生组一等奖,助产士组二等奖(年新会“两癌”免费检查,点击了解)
医学指导:中医理疗科
编辑:宣传健教科
审校:赵银卿
责审:邵冰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分享
点赞鼓励
在看扩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