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柴胡桂枝干姜汤配调肝汤治疗乳腺增生
卓某,女56岁,湘潭人,社区干部,年11月13日初诊。
五年前,患者左乳房上发现结节,大小为17mm×9mm,性质不明,肿块发硬,不按不痛,每年均做B超检查,未见长大或缩小,常年怕冷,胸闷,背胀,经常感到一阵寒一阵热,吃温药则上火,吃凉药则腹泻,平时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肾囊肿史,也未手术,舌胖淡,有浮黄苔,脉缓,此为肝郁气滞,痰湿凝结,而成乳癖,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炙甘草10克,七剂。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胸闷、背胀均消失,全身发热,感到很暖和,多年怕冷的现象解除,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淡红,脉缓,仍用上方加软坚散结之品。
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牡蛎30克,花粉10克,甘草10克,蜂房10克,鹿角霜10克,白芥子10克,夏枯草15克,浙贝10克,十四剂。
12月5日三诊:服上方后,感觉乳房肿块变软,其他均可,脉舌同前,拟用调肝汤加减。
处方:当归30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山萸肉30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30克,鹿角霜15克,鸡血藤30克,露蜂房15克,穿山甲15克,威灵仙30克,楮实子30克,白芥子10克,急性子15克,菟丝子15克,仙灵脾10克,大海马1对。
以上药二剂为一料,研末,蜜丸,每日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服二个月。
服丸药一料后,经B超检查:左乳房肿块消失。
组方解读: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的变方,因为去掉了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入了桂枝、干姜、天花粉、牡蛎,使整个方剂重于祛寒逐饮、软坚散结。冯世纶先生认为:“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病,而本方治疗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
现代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炎、胸膜炎、疟疾、发热、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有胸胁疼痛而偏于寒证者。《伤寒论》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是少阳郁热兼以痰饮内停,属于寒热错杂之证。
本案所述之证候与条文不完全相同,但仔细思索,病机是一致的,况且乳腺肿块所生位置正在肝经循行之处,无论从整体辨证或是局部辨证,均相吻合。故患者服完一诊所开的七剂药后,困扰多年的怕冷、胸闷、阵寒阵热竟豁然而愈。二诊着眼于局部的肿块,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结之品,所选之药均注意到药性的寒热平衡,故服后肿块变软。三诊从调摄冲任入手,温散结合温补,从本论治,所选方为调肝汤加减,以丸剂缓图,服药不到三个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乳腺增生类病症属于阳热证者居多,属于虚寒证者亦不少,虚寒证者多为肝郁痰结、冲任失调所致,患者往往月经延期、量少、色淡,月经前后乳房隐隐疼痛,得热则舒,扪之难以找到硬块,心胸郁闷,乍寒乍热,腰酸乏力,面色?白,舌淡,或有瘀斑,脉细弱或脉涩。治疗属于寒证的乳腺增生,宜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走厥阴、宣郁结、化痰饮,后用调肝汤温冲任、和血散结,即先开后合,始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傅青主先生的调肝汤,本为治疗月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失养,少腹疼痛而设。方中共7味药,以当归、白芍、山萸肉、阿胶补肝养血,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药、炙甘草健脾和中,纯用补药,无一味疏肝理气之品,不止痛而痛可止,本方之奇,就奇在这里。
傅青主先生云:“此方平调肝气,既能转逆气,又善止郁疼。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这段话的重要性,其一,是揭示了月经后的少腹疼痛,可以通过补肝肾、调冲任而达到疏肝止痛的目的,这种疼痛为疾病之标,而冲任亏虚为疾病之本。其二,是从“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可以进一步领悟到举凡肝肾虚,冲任失调之症,此方均可考虑使用。
从临床经验来看,乳房与胞宫一样,同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之处,故妇女的痛经与乳房胀痛,病机有相同之处,均有虚有实。属于实者,多为阳证,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属于虚者,多为阴证,须滋肝养血,调补冲任。
陆德铭先生认为:“乳癖之为病,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则为其标。故临证以调摄冲任为主治疗本病,常效如桴鼓。实验室证明,调摄冲任可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防治和扭转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观点对于临床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我在用本方治疗乳腺增生时,考虑到肿块已成,纯用温补尚嫌不够,仍需温散,故在方中除了加仙灵脾助巴戟天温阳,加鸡血藤助归芍养血之外,再加白芥子化寒痰,急性子软坚结,鹿角霜、露蜂房、大海马暖奇经、散癥瘕,使肿块得消。
2.当归芍药散配炮甲黄蜡丸治疗盆腔积液,卵巢囊肿
周某,女,37岁,湖南怀化人,已婚未育,年3月14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进行人工流产后,月经一直未来,现乳房、小腹轻微胀痛,阴道有少量分泌物,既往每次月经前双侧乳房胀痛,小腹不适,左侧有压痛,白带多,颜色偏黄,有腥味,月经量不多,有少量血块,常持续八九天,检查有子宫内膜炎、附件炎,3月1日B超显示:左侧卵巢囊肿,大小约34mm×28mm,盆腔内见到多个液性暗区,最大左侧12mm×9mm,右侧16mm×13mm,察之面色萎黄,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涩,拟用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处方: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刘寄奴15克,八月扎15克,急性子15克,七剂。
另外,炮甲黄蜡丸6克,分两次用开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4月20日二诊:服上方5剂后,月经即来,量不多,颜色偏黑,3天干净。本次月经将来,小腹胀,有压痛,乳房胀,腰酸,白带多,颜色黄,舌红,脉滑数,拟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处方:柴胡15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苍术10克,黄柏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枳实1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七剂。
另外,炮甲黄蜡丸6克,分两次用开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5月4日三诊:服上方后,月经5天干净,现小腹仍有压痛,白带较多,颜色偏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用当归芍药散加减。
处方:当归10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黄柏10克,芡实30克,萆薢10克,乌药10克,小茴香3克,十四剂。
另外,炮甲黄蜡丸6克,分两次用开水送服,早晚各一次。
6月5日四诊:本次来月经基本正常,月经前后的白带减少,腹部疼痛轻微,月经过后3天检查,盆腔积液与卵巢囊肿均已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拟续服当归芍药散加减14剂,巩固疗效。
组方解读:当归芍药散两次见载于《金匮要略》,首见于“妇人妊娠病篇”:妇人怀妊,腹中?痛,再见于“妇人杂病篇”:妇人腹中诸疾痛。方中以当归、白芍、川芎和血止痛,以白术、茯苓、泽泻利湿健脾,故对腹痛、白带多,属于虚证者,颇为合拍。
国医大师班秀文先生擅治带下病,特别喜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强调“治湿不忘瘀”,对于带下伴有下腹疼痛,或带下伴见面色黧黑之人,或久病带下不愈之人,常用本方治疗。我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往往以腹痛为主,白带有时多,有时并不多,而腹中隐隐作痛或有压痛,则是最突出的症状,长时间难以消除,故认定此方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剂。《金匮要略》中所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即泛指这种慢性盆腔炎的腹痛。
我在临床上,如果白带偏黄,腰痛明显,则改白术为苍术,并加黄柏,即合用二妙散;遇到盆腔炎急性发作,加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若输卵管两侧压痛显著,加八月札、刘寄奴。慢性盆腔炎日久,经常出现盆腔中的炎性包块、盆腔积液、卵巢囊肿等,当归芍药散有时不能胜任,则须配合服用炮甲黄蜡丸,此方出自当代名医金千里的经验,以炙穿山研末,加等量黄蜡为丸,亦可加少量麝香。每日2次,每次3克,一个月为一疗程。此方药少、气雄、力专,药性透达盆腔,以峻剂缓图,有特殊的消肿、排脓、散结作用,能有效地消除盆腔内炎性包块、盆腔积液、卵巢囊肿等。
3.乌梅丸合白头翁汤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周某,女,37岁,教师,已婚,生有一男,已六岁,年10月21日初诊。自从生小孩以后,月经不调数年,每次月经来或不畅,或淋漓不止,须拖拉八九天,有少量血块,颜色暗红,月经前后阴痒,白带多色黄,呈浆糊样,有异味,纳差,失眠,西医检查属于霉菌性阴道炎,用过多种西药、中药,效果不显。察之舌淡红津多,有齿痕,脉弦细。拟乌梅丸合白头翁汤为丸。
处方分内服外用两种:
煎剂:乌梅90克,白头翁60克,秦皮30克,黄柏60克,黄连30克,干姜15克,川椒15克,桂枝15克,蛇床子15克,茯苓30克,当归30克,白参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五倍子30克,穿山甲30克,蜂房30克,乌梢蛇60克,熊胆5克,一剂,为蜜丸,每次服10克,每天2次,一料大约可以服两个月。
洗剂:苦参60克,川椒15克,川槿皮30克,五倍子60克,白矾30克,蛇床子30克,贯众30克,百部30克,白鲜皮60克,石榴皮60克,狼毒10克,五剂,每瘙痒时煎洗。
年1月16日二诊:服上方期间,来过两次月经,洗剂仅用过一次,白带显著减少,瘙痒大为减轻,月经也比原来通畅,颜色鲜红,经期缩短至五六天,感觉精神、睡眠均有改善,脉舌同前,效方不改,仍然以上方为蜜丸,续服一料。
组方解读:霉菌性阴道炎属于妇科顽疾之一,病情缠绵不已,患者苦恼不堪,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疗效逐步降低,患者体质变差,而且导致菌种紊乱,霉菌滋生,中药煎剂也鲜有确定的效果。从病机来分析,此病属于湿热凝滞于下焦,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治疗须兼顾多方面,遣方用药不易把握尺度。
本案选用的主方白头翁汤,用于治疗“热痢下重”,乌梅丸用于治疗“蛔厥”、“久利”,从“方证对应”的角度来看,两方似乎都与妇科“带下”渺不相涉,但白头翁汤证的“热痢下重”,其病机是肝经湿热,而霉菌性阴道炎大多数也属于肝经湿热,由于病机相同,故白头翁汤凉肝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用治本病可谓切中肯綮。然而,白头翁汤的药性一派寒凉,治疗急性期有效,用于慢性期无效,也无法防止其再度复发,这是霉菌性阴道炎的病机由于湿热久缠导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所决定的。
而乌梅丸证恰恰是对付这种复杂病机的一首效方,两方相合,再加入止痒、摄带的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五倍子、乌梢蛇等,制成丸剂缓图,并辅以外洗药治标,最终得以痊愈。本案说明:用经方虽力求方证对应,但方证不对应时,方与病机对应,同样可以有效,这符合异病同治的道理,非如此难以拓展经方的用途。
乳腺增生通过辩证分为:肝郁、肝火、肝肾阴虚、气血双虚4型。
病例1:王××,女,38岁,家庭主妇。右乳头溢液3月,逐渐加重,但无疼痛,伴有月经量少,周期紊乱。1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瘤”,准备手术,因见病友术后的痛苦状态,而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前来求治。检:神清体健,神情颓丧,悲伤不止,心烦,难以入睡,舌质不红活,苔略黄,脉弦,双乳对称,乳头乳晕皮色无异常,右乳头有清晰粉红色溢液,量多,挤压时溢液呈喷射状,但未触及肿块,据证为乳衄。此病虽为乳腺癌之一,但经辨证系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木乘脾,脾失统血,血热妄行,上走乳络而出。治拟疏肝理气,健脾统血。
针刺:(1)屋翳(双)、乳根(双)、合谷(双)、足三里(双),均用泻法;(2)肝俞(双)泻法,膈俞(双)和脾俞(双)用补法。均加用电针,泻法电量略大,补法电量宜小,以上两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
病例2:李××,女,26岁。双乳迅速增大3月,加重半月,近来双乳重胀感明显,顾虑重重,心烦易怒,夜寝欠安。检:体形瘦小,神情不佳,舌质淡红,脉细缓,双乳肥大已过胸外,下垂至脐上,一侧乳房增大与自己腰相等,触其双乳房,腺体丰满柔软,内有不规则结块,压痛不明显,腋下淋巴结未触及。此为乳腺肥大症。经郭老辨证认为是由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肝胃气血运行不畅,冲任不调,乳房气血渗溢濡养失调。故治拟舒肝理气,兼调冲任。
针刺:(1)膻中、屋翳(双)、合谷(双)、三阴交(双);(2)肩井、天宗、肝俞均双侧,平补平泻,两组交替使用,日行1次,留针30分钟,针治3次,病例三:李××,女,34岁,农民。左乳头溢液1年余,但无疼痛。某院X线造影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瘤”建议手术,因患者拒绝而来诊。诉:平时下水地劳作,伴月经延期,经来腹痛,婚后10年未育,曾服中西医药无效。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用手挤压乳头可见血性溢液,内衣见有血迹印斑数处,证属乳衄。郭老认为此患者,因经常下水劳作,水湿寒邪客于胞宫,经期不能按时而至,兼之婚后10年未育,常有忧思,肝气不舒,致使冲任失调,肝郁横逆,上冲乳络,迫血妄行所致。故治宜温肾散寒,疏肝解郁止血。医院较远不能按时针灸,故改服用中药治疗,药用温经汤合柴胡散加减,吴茱萸10g,当归15g,川芎9g,白芍15g,人参9g,桂枝10g,丹皮9g,半夏9g,柴胡10g,青皮9g,山慈菇9g,草重楼10g。经4个月治疗,乳头血性溢液消失,停服中药,一年后生产一女孩,事隔16年来访,告知一切均正常。3、取穴精少,分组选用郭老在针灸临床中,注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先通过辨证,确定病位、病性及病因,再确定治疗大法,然后根据脏腑经络关系,穴位的性质及功能进行辨证选穴,随证灵活配伍施治。每次取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做到一穴多用,配穴处方严谨而恰当,这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鉴于目前病例大多病情复杂,累及多条经脉,牵涉多个脏腑,若取穴过于单纯,往往见效慢,收效差。而且一组穴位反复针刺后多有损伤,因此,郭老主张采用分组取穴,交替使用,整体调治的方法,调节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使脏腑条畅,经络畅通,气血和顺,阴阳平衡,邪去正安,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如对乳腺增生病取胸背两组有效穴位,间日交替进行施治。胸组取屋翳、膻中、合谷;背组取肩井、天宗、肝俞。两组交替,肝火加太冲;阴虚去合谷加太溪;气虚虚去合谷加足三里、脾俞;月经不调加三阴交。郭老认为本病在肝,因肝气不舒,而致胃经经气不畅,乳房为胃脉所过,选乳房旁侧的屋翳、膻中穴以畅乳部的经气而活血;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穴,二穴有疏导手足阳明经气的作用,并有养胃健脾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气血充盈,不但可以加强抗病能力,而且可以防止肝火犯胃;取肝俞以疏肝气;肝胆互为表里,肝火旺,胆火易灼,故用肩井以疏胆气,而调肝气;天宗虽为小肠之穴,但通经活络,治乳疾功著;选太冲而泻肝火;脾俞健脾,以补后天之脾土,使气血旺盛;肾俞、太溪以滋肾水,肾水足,肝阴得其充。
年国医名师传承经方与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症、乳腺增生)专题班2月24-26日开课。由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医促会肿瘤防治研究所顾问、主任医师刘文龙教授领衔授课。
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名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等百位国医名师组成“中科易康国医名师大讲堂”万人传承计划在北京启动。传承学习班每月一期,将中医药的传承从一师多徒模式转变为多师多徒,超出门派之见,综合传承授业。另外,学员还可报考全国通用从业上岗证:报考确有专长医师证、考取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中医康复理疗师证等和国际中医医师资格(水平)证、国际针灸医师资格(水平)证等国际从业上岗证书,受到广泛卤米松乳膏白癜风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