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质疏松,关节痛,身体到处痛怎么办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现代医学对于这两种病都没有什么高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针对体质用药却可以很好的解决根本问题。

?

下面从一则医案谈起,患者,男,68岁,因病来诊,什么病呢?现代医学诊为,骨质疏松,患者时常感觉身上不爽快,经常痛,出门特小心,生怕摔了,因为摔跤造成骨折多次了,吃过不少中西药,但疗效不好,近日又出现一个症状,觉食道烧灼反酸感觉,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道炎,吃了几天西药无效,故求治于中医。刻诊:食欲一般,大便偏稀软,吃多了腹胀,食道有灼热感,小便正常,色清,量稍多,口不渴,眠可,无恶风怕冷等,但精神不太好,易疲惫,常思睡,舌质淡白,薄白苔,中有稍深裂纹,脉细稍弦硬。四诊完毕,处方:附子(15g),生白术15g,茯苓10g,白芍10g,党参20g,炮姜15g,炙甘草9g,生姜2片,五剂。疗效如何呢?二诊,患者食欲好转,腹胀未两,反酸消失,原方继七剂。三诊,诸症消失,身痛不爽利也大有好转,可经常出门活动,原方加红花,当归,木香,继服巩固,后随访,体日健,反流性食道炎也一直未发作。那么,这个患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简单的几味中药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这背后的机理是什么?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这是对肾的最主要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其中肾主骨、生髓,意思是肾的功能,特别是肾藏精的功能,和人体的骨髓是否强健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人体的肾精充盛,人就会骨骼强健、骨髓饱满,这当中也包括了脑髓,人的脑髓充实,记忆力就会很好,患老年痴呆的现像也少很多。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元阴不充肝阴,肝气升发过度,则头晕目眩,中风暴厥;肝气虚,升发无力,寒疝囊缩、筋缩弛缓、阳事不能。再看看患者的症状,小便量多色清,舌淡白,思睡,倦怠乏力,这都是肾阳虚表现,患者大便稀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都是脾虚不运。肾阳不足,肝必升发乏源,中医讲肝主疏泄,肝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脾胃功能,五行中脾胃属土,而土地种东西是需要锄草翻耕的,否则土地就板结,而肝的作也包括了疏土翻耕,所以这个患者由于肝不疏土(脾胃),而引起脾的功能失常,中医讲,水寒木郁则土湿,意思就是肾虚,没钱给肝发工资,肝饿着肚子当然没力气干活,然后土地就积水了(产生湿气),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今湿阻脾的升清功能,必然影响到胃的顺降功能,久之,胃气上逆,肝不工作,脾无法散津,因此舌苔裂痕,胃酸就反流。再看看处方,附子温肾阳,则肝有力气干活,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补脾助升清,炮姜加生姜温中降浊,增强胃的动力,加白芍一味养肝阴,以免附子,炮姜,热性伤阴,后面反酸好转,加上当归,红花养血活血,木香行气,更好的让身体吸收。另外再稍讲下脉,患者脉弦硬,此处弦是有寒,硬者乃脉失中和之气,就是中气(脾胃)大亏,无以化生气血滋养血脉,故脉硬,像很多肿瘤患者晚期,脉都会失去柔和之态,都是胃气大虚的表现。那么,这个神奇的方出自哪呢?

?

《伤寒论》.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本方主治少阴(肾)阳虚寒湿凝滞不散的证治。现代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积液,女性输卯管阻塞不孕,慢性肾炎,心脏病,性功能衰减,性冷淡,风湿寒性关节炎等。类方比较:附子汤与真武汤同属共治阳虚寒盛之少阴病,但方药配伍所不同,附子汤倍白术附子更加人参,温补元阳除寒湿,止痹痛,真武汤中重用生姜,目的在于温散水气,用于阳虚水饮上泛。另外,有人常觉身上痛,甚至是骨头里痛,有寒风在里面一样,手脚冷,舌质淡白,口不渴这也是附子汤证。按:身体痛,时方中,身痛逐瘀汤可用,但《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新加汤,附子汤也经常会用到。区别呢:麻黄汤的身体痛为风寒之邪束表,卫气闭塞,营阴郁滞所致,必有恶寒,无汗或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为气阴两虚,肌体失养所致,其证以汗出身体痛,四肢拘孪或胃中痞满,脉沉迟等。

麻杏苡甘汤证也有身痛,其病机是汗出不避风或受伤日久又受凉引起的,风湿郁于肌表,经络受阻,稍有化热,风湿相搏引起的,其证有汗出身痛,发热恶风,午后热加重,舌苔薄白稍黄等。而附子汤证如上。附子汤常规用量: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18g,现代带规量为9g)、茯苓三两(9g)、人参二两(6g)、白术四两(12g)、芍药三两(9g),水煎服。最后再说一下,骨质疏松吃一些所谓的钙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反而会导致身体出现结石,如果出现骨头痛,关节冷,手脚凉,最好是找中医调理,少阴病的特点就是发作的慢,但持续进展,最后难以救药,所以早期的调理至关重要。好了,今天就聊到这,有相关问题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另外:文中所有方剂,仅供学习参考,请勿随意套方使用。学习中医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也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一个“在看”、点赞。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zz/95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