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水嗜酸性粒细胞占90,带你认识一种病

《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比例增多,提示气胸、血胸、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可能,也偶见于肿瘤或结核性积液中。浆膜腔包括胸腔、腹腔、心包腔和关节腔,是不是不同的浆膜腔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数量增高提示的临床疾病会有差别呢?今天我们分享1例腹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占90%的病例,带你认识一种消化道疾病。

01案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因“腹痛19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

患者于19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中下腹胀痛,伴腹胀腹泻,平均每日排水样便2-3次,未成形,排便后上述症状稍有缓解。无潮热盗汗,无消瘦纳差,无恶心呕吐,无黑便及便血,无里急后重感等不适。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胃纳可,大便如上述,小便正常,近20余天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既往体健。

查体:肝、脾未触及,腹部叩诊呈浊音,移动性浊音阳性,听诊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胸部+上腹部+下腹部+盆腔增强CT:胃及十二指肠轻度积液,腹腔、盆腔多发积液。

02检查结果

1.腹水常规结果如下:

2.腹水细胞形态如下图,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可见少量间皮细胞和巨噬细胞。

3.腹水细胞形态学分类,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占90%,结果如下: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亦增高,比例占30%;散点图和涂片镜检结果相符,如下图:5.骨髓检查为增生性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占8%,易见未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6.胃镜见胃粘膜光滑,胃窦稍充血;十二指肠降部上端散在充血水肿,局部见散在糜烂;肠镜见回肠末端粘膜充血,散在糜烂;回盲瓣粘膜充血,散在糜烂;升结肠局部粘膜充血水肿。

7.病理活检十二指肠降段固有层水肿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热点区约30个/HPF)及个别中性粒细胞浸润;回肠末端固有层水肿,间质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个/HPF;升结肠固有层轻度水肿,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50个/HPF。

8.其他检查结果:粪便常规:隐血(血红蛋白法):弱阳性;隐血(转铁蛋白法):阳性。TP、HCV、HIV、HBV、生化、心肌、凝血、性激素、结核、寄生虫抗体等未见异常。

9.最终诊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03案例分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与任何年龄,可侵犯自食管至结肠的全消化道黏膜,以胃肠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水肿增厚为特点,可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GE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和病理分型。Klein等将EGE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其中浆膜型的浸润以浆膜为主,浆膜增厚,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嗜酸性粒细胞性腹水是浆膜型EGE的特征表型,腹水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腹部CT检查可见小肠和结肠壁弥漫不规则增厚。目前EGE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糖皮质激素是EGE的一线药物。以浆膜型为主的病例预后相对较好,没有持续的慢性病程。本例患者腹水、外周血、骨髓、胃肠镜及活检等症状符合浆膜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腹水常规分叶核细胞虽占97%,按照常规思维,临床可能认为是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但是经过体液细胞形态学分类后,明确分叶核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其比例异常增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提示。体液细胞形态检查因其操作简单,报告时间短,细胞分类准确等优势可为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提供更准确的报告结果,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应大力发展。胸腹水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是否可见于其他少见病、罕见病呢?需要广大检验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查阅资料、总结分析,而不能满足于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形态人员只是认识细胞、进行细胞分类,应了解其可能代表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诊断辅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吴茅,周道银,许绍强,等.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35(6):1-4.

2.KleinNC,HargroveRL,SleisengerMH,etal.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J].Medicine(Baltimore),,49(4):-.

3.吕农华,朱振华.腹水与肠道疾病[J].中华消化杂志,,41(5):-.

4.田德安,雷宇,黄政,等.腹水与胃部疾病[J].中华消化杂志,,41(5):-.

张霞(Echo_zhangx)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mxgc.com/pqjyzl/95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